津巴布韦马匹洛医院卓越中心医疗总监Nkazimulo Tshuma近日在埃西戈丁尼举行的国家艾滋病委员会媒体研讨会上指出,老年群体普遍存在将艾滋病视为"青年疾病"的认知误区,这种观念导致他们在预防措施(如使用安全套)上存在明显盲区。数据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HIV新发感染率持续攀升,部分源于对自身感染风险的低估。
"我们发现老年人普遍认为50岁后无需预防HIV,这种认知偏差导致高危行为增加。"Tshuma指出,文化传统对老年性行为的避而不谈加剧了风险。临床数据显示,当老年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症状时,医生很少优先考虑HIV检测,"如果你带祖母看医生,医生会首先建议HIV检测吗?"
该专家强调,生物学因素与社会因素相互作用形成特殊风险:
- 生物学风险:绝经后女性生殖道黏膜变薄导致感染风险倍增
- 社会文化因素:再婚、守寡继承等传统习俗可能暴露风险
- 认知偏差:男性与年轻女性交往时忽视对方较高的HIV流行率
研究显示,HIV感染者的老年综合征呈现显著特征:
- 多病共存率高出普通人群3倍
- 慢性炎症导致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5倍
- 骨质疏松症患病风险达普通人群的3-4倍
- 平衡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升高
在治疗管理方面,Tshuma特别指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的双重效应:"长期治疗虽控制病毒,但加速衰老现象明显。我们观察到60岁HIV感染者的老年综合征发病率与普通人群80岁相当。"
针对现状,该专家建议:
- 建立整合HIV治疗与老年病管理的医疗体系
- 开发针对老年群体的预防教育项目
- 优化老年HIV感染者多学科诊疗方案
- 加强针对50岁以上人群的PrEP推广
目前津巴布韦HIV防治已实现联合国95-95-95目标,但老龄化带来新挑战。数据显示,60岁以上HIV感染者中,47%存在未被满足的健康照护需求,这提示需加快构建全生命周期的HIV防治体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