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健康与微生物组中乳杆菌属的平衡密切相关,当这种平衡被打破(称为菌群失衡)时,会增加感染风险、妊娠并发症及其他长期健康问题。现有诊断方法常存在局限,特别是难以检测阴道重要菌群惰性乳杆菌(Lactobacillus iners)——这种细菌在显微镜检或实验室培养中并不总是显现。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研究人员正尝试通过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分析阴道液生化特征来改变这一现状。
在发表于《生物光子发现》的初步研究中,研究团队从19名接受常规妇科检查的参与者处采集阴道液样本。研究人员使用两种设备——实验室拉曼显微镜和便携式拉曼光谱仪,记录每份样本的SERS光谱。这些光谱揭示了阴道液的生化组成,包括蛋白质、脂质、有机酸和糖分。随后研究人员采用定量PCR技术识别关键微生物是否存在,重点检测惰性乳杆菌、卷曲乳杆菌、加德纳菌和无乳链球菌。
通过对比不同微生物构成的SERS光谱,研究发现一致的生化特征:与细菌性阴道病相关的加德纳菌(G. vaginalis)样本中,蛋白质和脂质信号增强而有机酸含量减少——这与该菌破坏阴道环境的作用机制吻合。而作为保护性菌群的惰性乳杆菌(L. iners)则呈现有机酸水平升高,蛋白质和多糖信号减弱的特征。这些模式不仅在高端实验室设备中显现,在便携设备上同样清晰可辨。
值得注意的是,含加德纳菌的样本均来自无感染诊断或症状的参与者。这表明SERS技术可能提前检测出菌群的亚临床变化——这对预防和早期干预至关重要。研究同时凸显SERS在阴道健康常规监测中的潜力,特别是当其集成于床旁检测设备时。便携式拉曼系统产生的结果与实验室设备相当,证明准确的生化检测无需复杂实验室环境。
虽然本研究为初步探索且仅评估了有限菌种,但验证了SERS技术用于检测阴道菌群变化的概念可行性。未来研究计划扩大样本量并采用基因测序进行更广泛的微生物分析。即便在现有阶段,这项研究已为女性健康诊断开辟了更快速、客观的新路径。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