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门氏病如何防治?一文为你揭秘!
2025-07-27 10:00:01阅读时长3分钟1218字
近期,江苏省第二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接诊了一位25岁的男性患者,体检时竟确诊为休门氏病。这种病通常高发于10 - 16岁的青少年,该患者成年后症状加重才来就诊,这不禁让人担忧是否已错失最佳干预期。不过,江苏省第二中医院治未病科主任中医师沈佳表示,诊断年龄并非唯一判断标准,还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来评估干预效果。这一案例也凸显出休门氏病早期筛查缺失的普遍性,以及成年后仍有通过针对性干预改善症状的可能。
为啥休门氏病诊断总延迟?现状大揭秘
- 症状太隐匿:休门氏病早期只是有轻微驼背或者间歇性背痛,很容易被当成是姿势不良或者疲劳所致。就像这位25岁的患者,在青少年时期可能就有轻微症状,但没引起重视。
- 家长认知有误:多数家长觉得“驼背是暂时性姿势问题”,却忽略了脊柱可能存在结构性异常。沈佳主任强调,休门氏病是椎体骨骺发育异常,无法通过单纯的姿势矫正恢复,必须要医学干预。
- 筛查严重缺失:青少年体检中缺少脊柱专项检查,像全脊柱X线这种。数据显示,只有12%的青少年会定期进行脊柱健康评估,而早期X线能发现椎体楔形变等关键征象,可很多时候症状就这么被掩盖了。
- 成年后仍有进展风险:骨骼成熟后,畸形进展速度会减缓,但长期久坐、弯腰等不良姿势还是可能加重病情。这位患者久坐办公,就可能加速了胸椎后凸畸形的发展。
成年人休门氏病还有救吗?干预与治疗策略来了
沈佳主任指出,25岁确诊的患者依然可以通过综合治疗来控制病情。如果后凸角度小于40°且没有神经压迫,通过物理治疗,比如核心肌群锻炼,就能有所改善;要是角度大于40°或者伴随疼痛,那就需要结合支具或手术评估了。
- 科学锻炼方案:
- 强化腰背肌:每天练习“燕子飞”,就是俯卧抬胸腹,每次坚持10秒,一天做3组;还有“五点支撑”,以头、双肘、双脚为支点拱腰,同样每次10秒,每日3组。
- 胸肌拉伸:采用墙角拉伸法,双臂贴墙倾斜,每次保持20 - 30秒,一天做3次,能缓解胸椎前倾压力。
- 全身运动:游泳(自由泳、蛙泳)和快走都不错,能协调肌肉平衡。不过要避免负重运动,像举重,还有剧烈弯腰动作,比如篮球扣篮。
- 日常姿势管理:办公时用腰靠支撑,每30分钟起身活动一下,千万别“葛优躺”。
青少年如何预防休门氏病?早期筛查很重要
- 黄金干预期:10 - 16岁是脊柱可塑性最强的阶段,早期干预能大大降低畸形加重的风险。沈佳主任建议青少年每年体检增加脊柱侧弯筛查,重点观察这几点:站立时双肩是否等高,肩胛骨有无不对称凸起;自然站立时能否主动挺胸完全纠正驼背;运动后是否出现持续疲劳或脊柱僵硬。
- 家庭干预措施:
- 姿势矫正工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背背佳等支具,但别长期依赖。
- 生活习惯调整:书包重量别超过体重的5%,学习时保持“一尺一拳一寸”的姿势。
- 定期体态评估:每学期拍全身背面照片,对比脊柱形态变化。
- 认知升级:家长要区分“姿势性驼背”与“结构性驼背”,如果是结构性驼背,得及时就医,别延误了治疗窗口期。 休门氏病的诊疗别陷入“成年后无法干预”的误区,这个患者案例就说明科学管理能有效改善生活质量。青少年要强化脊柱健康意识,成年人也要关注久坐引发的姿势问题。通过早期筛查、针对性锻炼和日常姿势管理,能最大程度降低该病对生活的影响,大家都应把脊柱健康纳入年度体检项目。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