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兹堡大学医学系暨老龄研究所朱伯凯博士团队此前发现,核斑点形态直接影响功能——球形结构越多,蛋白质稳态越差。基于此,研究团队筛选数百种FDA批准药物后,发现治疗蛲虫感染的吡维铵培酸盐能有效改变核斑点形态。
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陈旭团队合作下,研究验证了药物疗效:表达人类tau蛋白的小鼠神经元中,药物使病理性tau蛋白减少70%;携带额颞叶痴呆相关tau突变的人类神经元中,低剂量药物恢复核斑点正常形态并显著降低tau蛋白水平。果蝇模型显示药物可改善tauopathy引发的运动障碍,体外培养的小鼠视网膜实验则表明该药物对视网膜色素变性也有治疗潜力。
匹兹堡大学药理学与化学生物学系范海登教授团队通过光镊技术揭示,药物通过降低核斑点表面张力发挥作用。核斑点展平后与染色体接触面积增大,可促进数百个调控蛋白质稳态的基因表达。朱博士指出:"这种通过改变细胞结构物理特性而非作用特定受体的机制,是药物开发的全新范式。"
当前研究已获得《自然·通讯》期刊发表(DOI:10.1038/s41467-025-62242-7),团队正推进临床试验计划以验证药物在人体内的疗效。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