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折怎么分?Colles与Smith四大要点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09-17 08:44:17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26字
通过分析骨折移位特征、损伤机制、典型体征及治疗差异,系统阐述两种常见桡骨远端骨折类型的鉴别诊断要点,为急诊初步判断提供实用参考框架。
桡骨远端骨折Colles骨折Smith骨折骨折移位银叉畸形枪刺样畸形腕关节损伤骨折复位石膏固定骨科诊断
手腕骨折怎么分?Colles与Smith四大要点

桡骨远端骨折是手腕部最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主要分为两种典型情况——Colles骨折和Smith骨折,二者的骨头移位方向相反,受伤姿势、临床表现及治疗策略也各有不同,下面我们逐一说明。

一、损伤机制:日常场景里的受伤姿势

两种骨折的发生都和特定的受伤动作直接相关。Colles骨折最常见于跌倒时手掌撑地,此时前臂向前转、手腕往手背方向弯,力量顺着腕骨传到桡骨远端,导致骨折远端往手背和大拇指侧(桡侧)移位;Smith骨折则多是手腕往手心方向弯时手背着地,或是前臂肌肉突然收缩拉扯骨头,骨折块往手心侧(掌侧)偏移。从发生频率看,Colles骨折占桡骨远端骨折的70%以上,Smith骨折只占3-5%,前者更常见。

二、临床表现:一看就能辨的“畸形信号”

Colles骨折有三个典型表现——“银叉畸形”(手腕背面鼓起来,像餐叉的形状)、“枪刺样畸形”(骨头往桡侧偏,手没法往小拇指侧(尺侧)弯),还有鼻烟窝压痛(手腕大拇指侧的凹窝一按就疼),同时手腕会肿。Smith骨折则是手心侧肿胀隆起,手呈“屈曲状”没法伸直,要特别注意有没有压迫“正中神经”(比如手麻、握不住东西、指尖感觉减退)。医生检查时会重点摸手的脉搏、问有没有麻木,避免漏诊神经或血管受压的问题。

三、检查方法:常用的“影像工具”

首选腕关节正侧位X光片,能直接看到骨折的位置和移位方向:Colles骨折的X光片上,桡骨远端背面的皮质(骨头外层)断裂,骨折端向背侧成角,常合并小拇指侧的“尺骨茎突”撕脱骨折;Smith骨折则是桡骨远端掌侧皮质断裂,成角朝向手心。如果骨折累及关节面(手腕的“接触面”),医生会用骨折分型系统评估严重程度;骨质疏松患者或X光看不清楚的,会做CT三维重建,更清楚地看到骨折形态。

四、治疗原则:手法复位+精准固定

大部分患者能通过手法复位(医生用手推回移位的骨头)解决问题。Colles骨折的复位手法是“牵引-往手心弯-往桡侧偏”;Smith骨折则是“牵引-往手背弯-往尺侧偏”。复位后需要用石膏固定,角度要符合关节受力特点:Colles骨折固定手腕屈曲15-30度、前臂中立位(不旋前也不旋后);Smith骨折固定手腕背伸15-20度。如果骨折移位超过2cm、成角大于20度,或是关节面塌陷超过2mm,就得考虑手术治疗。

五、康复锻炼:分阶段“动起来”

康复要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

  • 早期(0-2周):把患肢抬高于心脏(比如用枕头垫着),多活动手指关节(伸屈食指、中指等),减少肿胀;
  • 中期(3-4周):拆除外固定后,开始慢慢练手腕的轻度屈伸(比如手心向上、向下慢慢弯);
  • 后期(5-6周):逐步增加旋转动作(比如翻手腕)和抗阻训练(比如握弹力球)。
    糖尿病患者、吸烟者、骨质疏松患者要延长固定时间,定期拍X光片看“骨痂”(骨头生长的痂)形成情况,避免过早活动导致再骨折。

六、并发症防治:警惕“危险信号”

  • 复位后24-48小时:密切观察手的肿胀程度、感觉(有没有麻)、运动功能(能不能握拳),如果出现“手麻得厉害、没法动、皮肤发白”,要立刻找医生,警惕急性腕管综合征(正中神经被肿胀压迫);
  • 定期复查:每2-3周拍一次X光片,监测骨折有没有再移位,尤其是Colles骨折可能出现“迟发性移位”;
  • 长期疼痛:如果持续手腕疼或关节活动受限,要排查“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综合征”(一种慢性疼痛问题),需尽早干预。

桡骨远端骨折虽然常见,但只要早识别、规范治疗和康复,85%以上的患者能恢复满意的腕关节功能。关键是受伤后及时就医,不要自己揉按骨头,复位后严格遵医嘱固定和锻炼,定期复查——毕竟手腕是日常用得最多的关节,养好才能回到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