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桃体是我们身体免疫系统的“小卫士”,它一旦发炎,其实是在给我们发“信号”——身体的防御机制可能出了点小问题。这种常见的咽喉毛病,在不同人身上的表现差别挺大,从怎么分辨症状到怎么正确处理,我们得有点系统的认识。
急性扁桃体炎:分轻重,早识别
轻度急性扁桃体炎的表现很轻,主要是咽部有点刺痛,咽东西的时候不舒服,体温一般不会超过38℃。这时候不用慌,多喝温水保持咽喉湿润,用温盐水漱口(大概1小勺盐兑200毫升温水)就能缓解不适。有研究发现,含锌的漱口液可能让病程缩短一点(《耳鼻喉科学杂志》2023年的研究),但效果每个人不一样,不用强求。
如果烧到39℃以上一直不退,还打寒战,脖子上的淋巴结也肿起来了,说明感染可能扩散了。这时候要特别小心一种叫“A组β溶血性链球菌”的细菌——它要是没治好,可能引发急性肾小球肾炎或者风湿热。有数据显示,没规范治疗的链球菌感染者里,大概3%会得风湿热,所以一定要及时去查清楚病因。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炎别不当回事
慢性扁桃体炎总是反反复复,比如经常觉得咽部有东西卡着,早上起来干呕,还有口臭。2022年《临床免疫学》的研究显示,要是病程超过半年,大概27%的人会有免疫功能异常,这时候得去查一下免疫状态。
小朋友的扁桃体如果太肥大,大概15%会影响呼吸,比如睡觉打鼾、白天注意力不集中。权威医学机构建议这类孩子做个呼吸监测,严重的可能需要手术,不然会影响生活质量。
治扁桃体炎:讲方法,别乱试
- 先搞清楚“凶手”:病毒还是细菌? 儿童扁桃体炎里,70%是病毒引起的,这时候用抗生素没用。现在有快速抗原检测,10分钟就能知道是不是细菌感染,这样能避免滥用抗生素。
- 缓解疼痛有技巧 用非甾体抗炎药(比如常见的退烧药)加上含局部麻醉剂的漱口水,能让疼痛缓解时间缩短40%(《疼痛医学》2023年的研究)。选含片的时候,可以挑含薄荷醇的,它的局部麻醉效果更持久。
- 手术不是“一刀切”,得看指标 根据最新的《耳鼻喉科诊疗指南》,如果一年发作7次以上,或者连续两年每年发作5次以上,才考虑做手术。现在有射频消融这种微创技术,做完手术24小时内就能出院,恢复很快。
特殊人群要注意:这些细节别忘
糖尿病患者得把血糖控制好(建议保持在8.3mmol/L以下),不然容易引发并发症;运动员在急性期别做剧烈运动,不然会延长病程;孕妇最好用生理盐水漱口,别用含酒精的,用冰毛巾敷脖子能缓解肿胀和疼痛。
还要注意几个“危险信号”得记牢——如果咽东西特别困难、说话含糊不清,或者呼吸变得急促,这可能是扁桃体周围长了脓肿,得立刻去医院。要是一年复发3次以上,建议查一下免疫功能,有些患者通过调节免疫就能减少复发。
总的来说,扁桃体炎虽然常见,但也不能掉以轻心。早识别症状、找对病因治疗、照顾好特殊人群,才能让扁桃体尽快恢复“卫士”的作用。如果出现危险信号,一定要第一时间去医院,别耽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