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HESTER, Minn. — 有家族成员患有某种形式的心脏疾病并不罕见。然而,有些人甚至在经历心脏病发作、中风或被诊断为心力衰竭前,都不知道自己患病。梅奥诊所心脏病专家斯蒂芬·科普基医生指出,尽管心脏疾病普遍,许多人仍不清楚遗传因素对其的影响,以及最重要的——如何降低患病风险。
心脏疾病是一个广义术语,涵盖影响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多种病症。最常见的类型是冠心病,通常由心脏动脉壁内外的斑块积聚引起。此外,瓣膜性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疾病)、涉及心脏电系统的疾病或先天性心脏病也属于此范畴。具体症状取决于疾病类型和严重程度。
科普基医生强调,生活方式因素——包括运动量、饮食、睡眠质量等——对心脏健康起着最关键作用。但某些不可控因素,特别是遗传基因和家族史,也会影响患病风险。
例如,先天性心脏病被认为具有家族遗传倾向。其他研究表明,唐氏综合征和某些类型肌营养不良症等遗传疾病可能与心血管疾病相关。家族史在后天形成的心脏疾病中也扮演角色:有冠状动脉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患病风险显著更高;若家族中有两人过早因心脏问题死亡,其子女50岁前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增加三倍。
科普基医生指出,了解家族史是重要拼图,但同样重要的是不过度放大遗传风险。遗传因素仅占风险的20%-30%,而定期锻炼、健康饮食等习惯对基因的影响更为显著。"某些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关闭'坏基因、'开启'好基因。我们在预防诊所看到的高胆固醇患者中,若能在早期建立健康生活习惯,就能显著降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
没有单一方法可以预防心脏疾病及其严重并发症。但持续的日常选择能产生重大影响。科普基医生建议:"若存在遗传风险因素,健康生活方式就更重要。我常对患者说:你有了份新兼职——'健康管理员'。"
具体改善策略包括:
- 摄入多样化营养食品 选择新鲜水果、蔬菜、豆类和全谷物作为主食,限制高糖、高盐及加工食品,以控制血压和胆固醇。
- 保持日常活动 美国疾控中心建议成人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科普基医生建议通过园艺、走楼梯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动量,并定期进行力量训练和间歇训练。
- 优先保障睡眠 规律作息时间,建议设置就寝提醒而非起床闹钟。科普基医生强调:"除非出差,否则应自然醒来而非依赖闹钟唤醒。"
- 戒烟限酒 吸烟者心脏病风险更高,建议尽早戒除烟草制品。同时建议限制或避免酒精摄入。
- 依托医疗团队 若直系亲属有心脏疾病史,应主动咨询医疗团队制定个性化防护方案。
尽管改变习惯看似艰巨,但科普基医生强调:任何程度的健康改善都不算晚。积极行动带来的正向激励远比负面情绪更有效,即使微小改变也能积累出显著的心脏保护效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