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NUH)附属副教授阿米莉亚·桑托萨分享食物过敏管理建议
食物过敏现象似乎日益普遍,甚至出现在无既往病史的成年人群中。但专家指出,这未必意味着更多成年人正在发展出过敏反应。
NUH风湿病学与过敏科主任兼资深顾问阿米莉亚·桑托萨教授表示,数据上升可能源于公众认知提升、检测技术改进及接触模式变化。她在此解答如何识别食物过敏征兆,并分析"清洁饮食"或补充剂对成人预防是否有效。
食物过敏有哪些症状表现?
过敏症状通常在进食后数分钟内出现,可能包括荨麻疹、皮肤潮红、瘙痒或嘴唇、面部及喉咙肿胀(血管性水肿)。更严重的反应涉及呼吸困难(喉咙发紧、喘息、气短)、胃肠道问题(剧烈呕吐或绞痛性腹痛),以及头晕或晕厥——这些是严重过敏反应的警示信号。
饮食、肠道健康、压力或居住地等生活方式因素会影响过敏风险吗?
确实如此——生活方式与环境均发挥作用。微生物组发育、免疫系统变化、污染物、微生物多样性降低、频繁使用抗生素甚至压力都可能产生影响。然而,确切病因及如何转化为可靠的成人预防策略,目前尚不明确。
益生菌、补充剂或"清洁饮食"真能预防过敏吗?还是纯属误区?
目前没有任何经证实的益生菌或补充剂方案能可靠预防食物过敏。
• 益生菌: 部分针对婴儿和儿童的研究显示,孕期或婴儿早期使用特定菌株可能略微降低过敏风险。但效果因菌株、使用时机和人群而异,证据仍不充分。
• 补充剂: 研究提示某些潜在益处(例如孕妇补充Omega-3可能降低部分风险),但结论尚未强到足以支持将其作为常规预防手段。
• "清洁饮食"或限制性饮食: 对普通人群缺乏预防过敏的证据基础,且可能导致营养损害。在婴儿期,早期引入常见过敏原(而非回避)似乎能降低风险,但这不适用于成人预防。
关于食物过敏的最大误区有哪些?
"若过敏测试(血液或皮肤)呈阳性,我必然过敏。"
错误。阳性测试仅表明致敏——即免疫系统已产生抗体,但您可能从未对该食物产生实际反应。真正过敏需同时满足致敏和规律症状(如荨麻疹或肿胀)。
"每次接触过敏原,反应必然加重。"
错误。反应具有不可预测性。有人首次症状轻微而下次严重,有人多年保持轻度。严重程度受摄入量、运动、酒精、感染或药物等因素影响。正因如此,所有确诊过敏都应严肃对待。
"持续食用该食物,身体会产生耐受性。"
错误。此举极其危险。继续食用致敏食物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严重反应。耐受性仅能在专业医疗机构严格监督下建立(例如特定过敏原的口服免疫疗法),绝非自我实验可达成。最安全的方法是寻求过敏专科医生的专业诊断与管理。
阿米莉亚·桑托萨教授在NUH专攻风湿病学与过敏领域,负责临床服务管理,并担任内科住院医师培训项目核心师资。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