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许多人而言,咖啡不仅是饮品,更是一种慰藉、日常习惯和应对熬夜或长时工作班次的能量来源。但最新研究显示,夜间饮用咖啡的副作用可能远超提神作用。德克萨斯大学埃尔帕索分校(UTEP)的一项研究发现,夜间摄入咖啡因可能增加冲动行为风险,女性受影响尤为显著。
发表于《iScience》期刊的研究利用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模型,探索咖啡因与冲动行为之间的关联。虽然果蝇看似与人类差异巨大,但因其基因和神经系统的高度相似性,科学家常将其作为人类行为研究的模型。
研究发现
研究人员在不同实验条件下为果蝇提供含咖啡因食物,测试剂量差异、昼夜摄入差异以及咖啡因与睡眠剥夺的联合作用。为测量冲动性,实验通过强气流刺激(自然厌恶刺激)观察果蝇反应。通常情况下,果蝇会因强气流停止移动,但结果显示,夜间摄入咖啡因的果蝇更难抑制运动反应,表现出类似“鲁莽飞行”的冲动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白天摄入咖啡因的果蝇未出现此类行为。
女性为何更易受影响
研究另一关键发现是:尽管雌雄果蝇体内咖啡因浓度相似,但雌性对咖啡因诱导的冲动效应更敏感。研究团队指出,果蝇体内缺乏人类雌激素等激素,因此性别差异可能源于其他遗传或生理机制。德克萨斯大学生物科学教授Kyung-An Han表示:“这一发现为解析夜间生理节律与性别特异性因素如何调控咖啡因效应提供了新线索。”
研究意义
该成果对需夜间工作的群体(如医护人员、军人等)具有现实意义——这些职业既需要保持警觉,又需精准决策。研究虽需进一步在人体验证,但已揭示咖啡因摄入时间的重要性。深夜咖啡不仅影响睡眠,还可能干扰行为控制能力,对高风险职业者构成双重隐患。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