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员表示,一种被数千名英国人服用的药物可能大幅降低致命性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的风险。
科学家指出,该药物可能对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高风险人群具有保护作用。
一项新研究表明,秋水仙碱——一种用于治疗痛风的廉价药物——可减少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事件。
痛风是一种与饮酒和大餐相关的关节炎,若认为它仅是都铎王朝时期的遗留问题则大错特错。英国痛风协会数据显示,这种导致关节红肿发热的疾病实际影响着四十分之一的英国人。许多患者接受处方药物秋水仙碱治疗,该药可缓解痛风引起的炎症和疼痛。
科学家指出,心血管疾病常由慢性低度炎症驱动,这种炎症会引发反复的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和中风。秋水仙碱具有抗炎特性,可能成为心脏病患者的有效预防选择。
这项新综述研究考察了该药物低剂量使用的效果,纳入12项临床试验,涉及近23,000名有心脏病、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病史的患者。研究对象每日服用0.5毫克秋水仙碱一次或两次,持续至少六个月。参与者中男性居多,平均年龄在57至74岁之间。半数患者接受秋水仙碱治疗,另一半则接受安慰剂或常规护理外的额外治疗。
总体而言,服用低剂量秋水仙碱的患者发生心脏病发作或中风的可能性更低。每1000名治疗患者中,心脏病发作减少9例,中风减少8例。研究人员未发现该药物导致严重副作用增加,但服用者更可能出现胃肠道问题,不过通常症状轻微且持续时间短。
联合首席作者、德国格赖夫斯瓦尔德大学医学院的拉明·埃布拉希米博士表示:“在200名心血管疾病患者中——通常预期会发生约7次心脏病发作和4次中风——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可预防其中各约2例。”他补充道:“此类降幅对长期面临心血管风险的患者具有实质意义。”
鉴于心血管疾病是全球首要死因,研究人员认为秋水仙碱为高风险患者提供了一种“前景广阔的廉价且易获取的预防选择”。瑞士伯尔尼大学的资深作者拉尔斯·亨肯斯教授指出:“这些结果来自公共资助的临床试验,将一种古老低价药物重新用于全新用途。这展示了学术研究揭示传统药物开发常忽视的治疗机会的能力。”
发表在《Cochrane系统评价数据库》的研究结果表明,秋水仙碱对整体死亡率的影响尚不明确。研究团队表示,该药物对生活质量改善或住院时间缩短的效果未提供信息,需在这些领域开展进一步研究。
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识别信号
FAST方法(面部、手臂、言语、时间)是最易记的常见中风症状识别方式:
F = 面部下垂——若一侧面部下垂或麻木,要求患者微笑,若不对称则需求助。
A = 手臂无力——若单侧手臂无力或麻木,要求患者抬起双臂,若一侧下垂则需求助。
S = 言语困难——言语含糊可能是中风征兆。
T = 立即拨打999——若出现上述症状,英国居民应拨打999,美国居民拨打911寻求紧急救助。
其他症状包括:
- 身体单侧突发无力或麻木
- 找词困难
- 突发视力模糊或丧失
- 突发意识混乱、头晕或不稳
- 突发剧烈头痛
- 难以理解他人言语
- 吞咽困难
心脏病发作症状
症状可能包括:
- 胸痛——胸部压迫感、沉重感、紧缩感或挤压感
- 身体其他部位疼痛——疼痛可能从胸部扩散至手臂(通常为左臂,但可能影响双臂)、下颌、颈部、背部和腹部
- 头晕或眩晕
- 出汗
- 呼吸急促
- 恶心或呕吐
- 强烈焦虑感(类似恐慌发作)
- 咳嗽或喘息
胸痛通常剧烈,但部分患者仅感轻微疼痛,类似消化不良。尽管胸痛最常见,症状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可能仅有呼吸急促、恶心呕吐及背痛或下颌痛而无胸痛。
痛风是由血液中尿酸过量引起的炎症性关节炎形式,关节内形成微小针状晶体引发炎症,导致疼痛、肿胀和发红——最常见于大脚趾。若不治疗,可能引发关节畸形、肾结石甚至心脏病。
英国每年约有10万人因心脏病发作住院,另有10万人发生中风。英国痛风协会数据显示,该疾病每年影响四十分之一的英国人。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