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许多晚期癌症患者实际接受的治疗方案与其本人意愿存在显著偏差。根据发表在《癌症》杂志的最新研究,这类患者中约37%表示自己被迫接受以延长生命为目标的治疗,而非希望获得的缓解疼痛护理。
这项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肿瘤学家曼南·沙阿(Manan Shah)博士主导的研究发现,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需求与实际医疗行为存在系统性脱节。研究人员指出,癌症治疗通常需要在延长生命与提高生活质量间取得平衡,但当疾病发展到晚期,这种平衡往往难以维持。
研究团队对近1100名需制定临终护理计划的重症患者进行了调查,其中21%为晚期癌症患者。数据显示,虽然癌症患者与非癌症患者的两年预期死亡率相近(16% vs 13%),但前者遭遇治疗方案与个人意愿冲突的比例是后者的两倍。
调查揭示了令人担忧的现状:49%的晚期癌症患者明确表示希望接受以舒适为重点的护理,但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实际上仍在接受延命治疗。沙阿博士指出:"这种医疗目标错位现象值得关注,它反映出医患沟通存在严重缺陷。"
研究团队特别强调,延命治疗并未给拒绝该方案的患者带来生存获益。数据显示,接受预期护理与接受非意愿延命治疗的患者,在两年死亡率上没有统计学差异。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可能与医生沟通态度有关。在对4074名肿瘤科医生的调查中,多数医生承认不愿主动与病情稳定的晚期癌症患者讨论治疗目标。研究人员指出:"这种回避态度与患者期待形成鲜明对比,大多数患者都希望医生能主导治疗目标的讨论。"
研究团队建议建立更有效的沟通机制:"我们的发现表明,针对晚期癌症患者,需要建立更及时、更明确的治疗目标沟通体系,确保医疗行为与患者意愿保持一致。"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