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寻找预测严重沙眼衣原体感染风险的生物标志物Study looks for markers that predict risk of severe chlamydia infection

环球医讯 / 硒与微生态来源:medicalxpress.com美国 - 英语2025-08-13 06:36:25 - 阅读时长2分钟 - 930字
该研究通过分析246名高危女性的宫颈阴道微生物组,发现特定微生物种类(如溶血嗜血杆菌、粪固氮球菌和马赛斯氏放线杆菌)的丰度及七种细胞因子水平可预测沙眼衣原体上行感染风险,其中衣原体载量与感染扩散程度呈强相关性。这一发现为开发无创诊断工具提供了理论基础,可避免子宫内膜活检等侵入性检测,对预防盆腔炎和不孕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还揭示了微生物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病原体增殖,为通过调节阴道菌群预防性传播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沙眼衣原体感染生物标志物严重感染风险阴道微生物组细胞因子早期筛查精准干预生殖系统健康盆腔炎不孕症
研究寻找预测严重沙眼衣原体感染风险的生物标志物

一项新研究发现了可预测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感染是否会上行至子宫和子宫内膜的生物标志物。这项发表于《感染与免疫》杂志的研究成果可能催生新的诊断工具,帮助评估女性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

沙眼衣原体是一种通过性传播的细菌,当其上行至女性上生殖道时,可能导致盆腔炎、不孕症及其他生殖系统疾病。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儿科、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教授Toni Darville表示:"在确诊衣原体感染是否通过宫颈上行至子宫内膜时,目前仍需依赖子宫内膜活检这种侵入性诊断方法。"

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传染病学教授、生物信息学研究中心成员Xinxia Peng指出:"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寻找生物标志物,通过非侵入性方式评估女性发生严重感染的风险。"作为该研究的通讯作者,她领导团队对246名高危女性的宫颈阴道微生物组(CVM)样本进行了16S核糖体RNA基因高通量扩增子测序分析。

研究参与者分为三组:CT阴性组、CT阳性组和CT上行感染组。测序结果显示,溶血嗜血杆菌(Haemophilus haemolyticus)、粪固氮球菌(Sutterella stercoricanis)和马赛斯氏放线杆菌(Actinobaculum massiliense)等特定微生物的丰度变化,以及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等七种细胞因子的浓度,均与衣原体上行感染显著相关。

Peng教授强调:"最显著的发现是衣原体载量与上行感染的强相关性——这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虽然高载量驱动病原体扩散是显而易见的,但此前我们难以精准量化衣原体水平。"研究合作者、UNC医学院儿科教授Catherine O'Connell补充道:"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微生物如何通过调控免疫系统影响病原体负荷。我们已知某些菌种会增加CT易感性,而乳酸杆菌等有益菌则具有保护作用。"

这项研究表明,阴道微生物组的动态平衡可能通过激活宿主免疫应答抑制衣原体增殖,为开发基于微生物特征的生物标志物提供了理论支持。未来通过检测特定微生物和细胞因子组合,有望实现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和精准干预。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