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医疗诊所承担着繁重的负担。患者就诊时往往关注血压、疼痛或药物问题,却鲜有时间讨论记忆失误或日常任务异常困难的时刻。这种双向压力常导致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痴呆症在早期症状出现后数月甚至数年才被发现。超过一半的老年人从未获得及时诊断,尽管日常习惯或思维的早期变化可能在病情严重前很久就已显现。
多个机构的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他们发现,生活方式的改变可将阿尔茨海默病风险降低高达45%;新疗法能在疾病早期阶段延缓病情进展;联邦医疗保险(Medicare)甚至推出了一项计划,通过更协调的痴呆症护理系统为家庭提供支持。然而,这些进展只有在病症被实际识别后才能发挥作用。
痴呆症在初级医疗中的检测挑战
传统筛查工具耗时耗力,在繁忙的诊所日程中难以实施。纸质记忆测试无法规模化应用;新型血液生物标志物虽有助于检测早期阿尔茨海默病,但其他痴呆症的类似检测尚未普及。许多人也因病耻感或恐惧而回避提及记忆问题,这往往导致临床医生只能依靠短暂停留期间的粗略判断。
由于这些障碍,科学家开始测试能在后台安静运行的数字工具。其中之一是快速痴呆评级系统(QDRS),这是一种简短的10项问卷,要求患者反思问题解决、沟通、行为和日常功能的变化。大多数人可在三分钟内完成,早期研究显示,在常见评分阈值下,QDRS正确识别痴呆症的准确率约为85%。
第二种工具路径截然不同:被动数字标记(PDM)利用机器学习分析电子健康记录中存储多年的海量信息,捕捉如健忘记录、血管风险、漏服药物或就诊时重复提问等信号,并生成反映痴呆风险的概率评分。早期研究显示其准确率接近80%至85%。
标志性临床试验内幕
为验证结合这两种工具能否提升早期检出率,研究人员在印第安纳波利斯的九家Eskenazi健康诊所开展了随机临床试验。这些联邦认证中心服务多元化的低收入社区,通常配备强大的翻译支持。诊所(而非患者)被随机分配至三条路径:常规护理、仅使用PDM或QDRS加PDM联合方案。
超过5,300名65岁以上成年人参与试验,平均年龄71岁,女性占比超60%,半数以上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较小比例为西班牙裔或拉丁裔。所有参与者此前均无痴呆症或轻度认知障碍诊断,且拥有至少三年的电子健康数据。
两种数字工具均直接集成至Epic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在联合工具诊所中,患者签到时系统会邀请其完成QDRS;同时,被动数字标记在后台静默运行,自动标记风险评分高于59%的患者。任何阳性结果都会向临床医生发送明确警报及决策所需信息,建议后续步骤包括转诊至提供结构化访谈、神经学检查、脑部扫描和实验室检测的专业记忆护理项目。
尽管联合诊所中仅约五分之一的患者实际完成了QDRS,但患者自述洞察与机器学习的结合仍改变了护理模式。
工具协同产生更强效果
12个月后,使用双工具的诊所新痴呆症诊断率达15.4%,常规护理组为12.4%,仅使用PDM的诊所仅为10.3%。经年龄、性别、种族和民族调整后,联合方案较常规护理使新诊断概率提升31%。
诊断时机也发生偏移:联合诊所的患者确诊更早,风险比为1.37。一旦患者完成脑部扫描或实验室检测等诊断服务,确诊概率进一步提升。
双工具方案还增加了诊断评估量:联合诊所近37%的患者在一年内接受了至少一种随访检测,而常规护理组为29%。仅使用PDM的诊所则在检出率或随访方面与常规护理无差异。
这些结果经多种分析方法验证均成立。诊所层面差异微小,事件时间模型显示相同趋势。研究人员认为,QDRS帮助临床医生信任自动化风险信号,尤其在面对多重社会健康挑战的患者群体时。
此方法的意义
雷根斯德夫研究所(Regenstrief Institute)首席研究员Malaz Boustani医学博士指出,被动数字标记为开源免费工具。“任何拥有电子健康记录系统和合适人员的医疗机构均可实施,”他表示,“零成本且无需临床医生耗时。”
研究团队其他成员也强调其价值:迈阿密大学米勒医学院(University of Miami Miller School of Medicine)的James E. Galvin医学博士作为QDRS开发者,指出该问卷赋能家庭分享早期担忧;拉马尔大学(Lamar University)的Zina Ben Miled博士表示,数字工具有助于覆盖因资源有限或专科护理渠道受限而被忽视的人群。
对真实诊所的启示
对于在慢性病管理重压下捉襟见肘的初级医疗团队,此工作提供了一种融入常规就诊流程的模式:QDRS让患者在家或候诊区花几分钟反思;被动数字标记随医疗数据积累自动更新;临床医生仅在必要时接收简明警报。
试验证明,该双系统可将痴呆症检出率提升近三分之一,同时加速后续步骤,为怀疑异常的家庭缩短漫长而压力重重的求诊之路。研究成果已在线发表于《JAMA网络开放》(JAMA Network Open)期刊。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