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医疗设备验证问题

近半数获FDA批准的AI医疗设备未用真实患者数据训练!

作者:孔祥勇
2025-10-15 09:20:01阅读时长3分钟1421字
社会AI医疗设备FDA批准真实患者数据临床验证前瞻性验证随机对照试验医疗保健技术可靠性患者安全回顾性验证电子健康记录诊断准确性监管标准临床应用算法优化

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在医疗保健领域展现出了近乎无限的应用潜力,从自动起草患者消息到优化器官移植流程、提高肿瘤切除精度,AI医疗设备正逐渐成为医疗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一项由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等机构联合开展的最新研究,于2024年8月26日发表在《自然医学》上,却揭示了这一新兴领域背后隐藏的问题:近半数获FDA批准的AI医疗设备未使用真实患者数据训练,这一现象对患者安全及技术可靠性构成了潜在威胁。

惊人发现:近半数AI医疗设备验证缺失

研究团队由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杜克大学、牛津大学等多国机构的学者组成,他们对FDA数据库中2016年后获批的521项AI医疗设备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其中144项采用回顾性验证,148项进行了前瞻性验证,22项通过随机对照试验,但仍有226项(约43%)缺乏真实患者数据验证。部分设备甚至依赖模拟图像或非患者生成的数据,根本未满足临床验证的要求。 论文明确标注了设备分类比例,回顾性验证占27.6%、前瞻性验证占28.4%、随机对照试验仅占4.2%。而且,AI设备年均批准数量从2016年的2项激增至近年的69项,这一数据清晰地反映出行业快速扩张与监管滞后之间的矛盾。FDA在2023年9月发布的指南草案,也未明确区分验证方法等级,导致审批标准模糊,这无疑给AI医疗设备的质量把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临床风险:缺乏验证的AI设备隐患重重

缺乏真实患者数据验证的AI医疗设备,可能会在肿瘤诊断、器官移植等关键领域产生严重的临床影响。以北卡罗来纳团队开发的器官捐献评估算法为例,该算法依赖电子健康记录,需要真实的临床数据进行优化。但目前多数设备仅使用历史数据或模拟场景训练,这使得算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大打折扣。 再以AI辅助CT扫描诊断为例,如果模型仅通过疫情前的X光片(回顾性数据)进行训练,那么它很可能无法识别新冠患者肺部的特征,从而导致误诊风险大幅增加。研究团队强调,前瞻性验证(实时患者数据测试)和随机对照试验(隔离变量)对于确保AI医疗设备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他们呼吁制造商与监管机构强化验证透明度,以保障患者的安全。

科普时间:临床验证方法与AI训练原理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AI医疗设备的验证过程,我们来科普一下相关的临床验证方法。

  • 回顾性验证:这种方法是基于历史数据,如旧影像,来训练模型。然而,它存在数据过时或偏见的风险,因为历史数据可能无法反映当前患者的实际情况。
  • 前瞻性验证:利用实时患者数据测试算法,更贴近临床实际。通过这种方式,AI能够适应训练时不存在的数据变量,从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 随机对照试验(RCT):这是临床验证的黄金标准。通过随机分配实验组与对照组,排除混杂变量,例如对比AI与医师诊断结果的差异,能够更准确地评估设备的性能。 AI的训练原理是通过海量数据“学习”模式识别。但如果训练数据脱离真实场景,如依赖模拟图像,那么算法在新环境(如疾病变异)中可能会失效。因此,使用真实患者数据进行训练对于AI医疗设备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未来展望:明确标准,提升AI医疗设备安全性

这项研究呼吁FDA明确临床验证分类标准,推动行业采用高证据等级的前瞻性或随机对照验证,并公开验证结果。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提升AI医疗设备的安全性,确保技术真正服务于临床需求。例如,在器官移植领域,优化相关算法可以挽救更多生命。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目前,医疗领域缺乏基础算法,这主要是因为实施成本高昂,且需要医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团队支持。未来,我们需要加强跨学科合作,降低实施成本,促进基础算法的开发与验证透明度的提升。只有这样,AI医疗设备才能在保障患者安全的前提下,为医疗行业带来真正的变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