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无法进食。这是一种罕见病症的警示信号He couldn't eat. It was the warning sign of a rare condition

心脑血管 / 来源:www.yahoo.com美国 - 英语2025-09-21 00:42:11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13字
退休祖父爱德·兰热文因持续胃灼热、进食困难及体重急剧下降被确诊患有罕见的慢性肠系膜缺血症,该病症由肠系膜上动脉狭窄导致小肠供血不足引发,典型症状包括餐后饱胀、恶心及进食恐惧。在西北医学帕洛斯医院华莱士博士实施支架植入微创手术后,患者虽一度恢复饮食,但一年后因术后疤痕压迫需进行二次支架延长手术。此案例凸显了重视进食异常症状的临床意义,强调患者应坚持医疗自主权,在确诊罕见疾病过程中积极寻求专业诊疗,避免因网络错误信息产生过度恐慌,最终通过规范治疗重获健康生活。
健康肠系膜缺血无法进食体重骤降营养不良治疗微创手术支架植入病情控制医疗自主权
他无法进食。这是一种罕见病症的警示信号

对于退休祖父爱德·兰热文(Ed Langevin)来说,生活原本很美好。他花大量时间陪伴孙辈,定期参加教堂活动,还喜欢简单的事物,比如一碗意大利面或常去的熟食店三明治。

然而2024年2月,一切突然改变。每次用餐后兰热文都出现胃灼热症状,几乎无法进食——即使少量食物也会让他感到饱胀。过去能轻松吃完整个三明治的他,如今仅需四分之一就会饱胀难耐,导致数日无法进食。持续的恶心感和进食疼痛使他产生进食恐惧,三个月内体重骤降9公斤。

"说实话,我以为自己撑不下去了,"兰热文向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部(CBS News)坦言,"整天都只能躺在阳光房的沙发上。"

为查明病因,兰热文的全科医生进行了全面检查,包括肝胰功能检测。直至2024年5月,胃部扫描终于揭示他患有罕见的"肠系膜缺血"(mesenteric ischemia)。医生表示此前仅见过一例,兰热文本人对此病毫无认知,网络搜索更让他陷入绝望。

"我犯了大错去谷歌搜索,那些文章让我以为只剩几年寿命,"他回忆道。所幸初级保健医生推荐的专科医师及时纠正了他的认知。

"医生告诫我:'千万别看那些资料,'还说'我们一定能治好你',"兰热文转述道。

肠系膜缺血是何病症?

根据梅奥诊所(Mayo Clinic)官网说明,当动脉狭窄或堵塞限制小肠血流时即引发此症。该病分为急慢性两种:急性型多由血栓突然引发;慢性型则因动脉脂肪沉积物长期堆积所致。梅奥诊所指出,若不及时治疗,慢性病例可能恶化为急性,导致疼痛、营养不良乃至肠道损伤、器官衰竭等致命并发症。

腹部扫描显示爱德·兰热文肠系膜上动脉阻塞情况。/ 图片来源:西北医学帕洛斯医院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Bluhm 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t Northwestern Medicine Palos Hospital)

西北医学帕洛斯医院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血管外科主任加布里埃尔·华莱士博士(Dr. Gabriel Wallace)确认兰热文患有慢性型疾病,称其"病情相当严重"。他指出此类患者确诊时往往已极度痛苦。

"无法进食导致体重下降、营养不良,更造成严重心理创伤,"华莱士解释,"进食恐惧、生活秩序崩溃带来的精神折磨,足以摧毁一个人。"

治疗肠系膜缺血

华莱士强调,尽管该病危险且痛苦,但治疗并不复杂。2024年6月,他为兰热文实施微创手术,在肠系膜上动脉植入支架以恢复血流。手术仅耗时不足一小时,患者当日出院并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两周复查时,兰热文已能舒适享用完整三明治。

支架成功置入爱德·兰热文肠系膜上动脉。/ 图片来源:西北医学帕洛斯医院布鲁姆心血管研究所

术后一年状况平稳,但2025年3月兰热文再度出现餐后不适。复查发现首次手术的疤痕组织压迫支架,华莱士随即实施二次手术延长支架。后续兰热文将持续接受随访,确保病情有效控制。

重获新生

如今距二次手术已过半年,兰热文完全恢复昔日生活。牛排、意面和三明治重回食谱,减掉的体重基本复原,陪伴孙辈的时光也恢复如初。他与妻子正计划11月随教会前往罗马朝圣。

"我现在状态极佳,完全恢复正常了,"兰热文表示。

爱德·兰热文夫妇在本地餐厅用餐。/ 图片来源:爱德·兰热文

兰热文特别通过CBS News呼吁公众重视医疗自主权:"永不放弃,"他强调,"若遇消极对待你的医生,务必更换人选,但求医之路绝不能停。"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