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芬兰新研究发现,痴呆症的迹象可能在记忆力或思维问题显现前多年就已存在。
研究人员发现,那些停止工作或独居的人——若无明确医学原因——可能早在确诊前十年就已出现与痴呆症相关的大脑早期变化。该研究由东芬兰大学(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和奥卢大学(University of Oulu)的科研团队开展,分析了2200多名后续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的全国性健康与社会记录。
研究人员将这些患者与同龄、同性别、同地区的非痴呆人群进行对照。博士研究员阿维·基维西尔德(Ave Kivisild)指出,无明确医学原因退出劳动力市场的人群后期更易罹患痴呆症。这种早期工作参与度的显著下降可能构成重要预警信号,表明痴呆症可能在医生确诊前数年就已悄然影响人的工作能力。
研究发现多项关键规律:所有痴呆症群体的工作参与率均在确诊前十年开始显著下降。血管性痴呆患者或同时患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痴呆的患者,教育水平普遍低于非痴呆人群。值得注意的是,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或额颞叶痴呆患者未呈现教育水平与痴呆风险的关联,这可能意味着教育对晚发性痴呆具有保护作用,但对早发型无效。
另一发现是,早发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尤其是女性)独居比例更高,但额颞叶痴呆患者的婚姻状况与非痴呆人群差异不大。研究团队认为,失业或独居等社会因素可作为早期识别痴呆风险的"社会标志物",反映大脑变化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早于记忆丧失等认知症状的出现。
首席研究员埃诺·索尔杰(Eino Solje)副教授解释道,痴呆症相关的脑部变化往往在症状显现前数十年就已开始。这些变化可能早在记忆问题被察觉前就已影响工作表现与社交生活。若医生和研究者关注这些早期迹象,或能更早识别并帮助高风险人群。
该研究优势在于数据质量可靠:所有患者均由大学医院记忆诊所的神经科专家确诊。研究采用大规模真实世界健康与社会记录,是同类研究中论证最充分的项目之一。成果发表于《阿尔茨海默病与痴呆症》(Alzheimer’s & Dementia)期刊,隶属于芬兰神经科学中心主导的DEGE-RWD项目,整合了医学、法学等多领域研究力量,为从多角度探索痴呆症防治提供新途径。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