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运动员同样面临脑损伤心理健康风险
2025年7月28日,27岁枪手Shane Tamura闯入纽约市一座办公楼(内含NFL总部),造成4死1伤后自杀。警方在其钱包中发现的遗书声称自己患有慢性创伤性脑病(CTE),并请求专家研究其大脑。这一神经退行性疾病被认为源于反复脑损伤,过去二十年间因多位NFL球员死后确诊而引发关注,2015年电影《震荡》更是将此问题推向公众视野。
从职业运动员到青少年群体
作为研究心理健康与躯体疾病关联的临床心理学家,笔者发现:尽管公众常将CTE与职业运动员挂钩,但越来越多证据显示青少年和成年早期运动员的创伤性脑损伤同样会引发短期和长期心理问题。凶手Tamura虽曾参与高中橄榄球运动但未成为职业选手,这警示我们必须关注青少年群体的相关风险。
全球每年约有5500万人遭遇创伤性脑损伤,实际数字可能更高——许多伤患未获诊断。约半数患者在一年后仍存在注意力障碍、记忆力减退和易怒等心理症状,同时伴有焦虑、抑郁和物质滥用倾向,部分甚至出现自杀念头。虽然CTE的确诊仍需尸体解剖,但学界普遍认为其成因是长期重复性脑创伤而非单次重击。
青少年运动中的重复损伤
2025年3月发表的研究中,我们评估了500余名校队运动员,发现:
- 75%在入大学前已有脑损伤史
- 40%被诊断过至少一次脑震荡
- 超过半数曾出现意识丧失
有脑损伤史的运动员:
- 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显著升高
- 酗酒及物质使用障碍风险增加
- 首次脑损伤年龄越小、损伤次数越多,物质滥用症状越严重
更值得关注的是,对152名30岁前去世的接触性运动运动员研究显示,40%脑中发现CTE病理特征,其中约三分之一存在物质滥用记录。这提示青少年时期重复脑损伤可能通过未明机制影响长期心理健康。
防护体系的革新
如今青少年体育联盟正积极应对这一挑战:
- 减少接触训练: preseason训练中限制身体接触可显著降低脑损伤风险
- 专业人员介入:校际赛事普遍配备运动训练师,他们接受专门培训,负责损伤评估及返场决策
- 症状监测网络:建立教练-家长-医疗团队三方联动机制,特别关注情绪行为变化
研究首次将主观症状报告与临床诊断结合,证实运动相关脑损伤与心理障碍存在明确关联。建议家长在青少年遭遇脑震荡后密切观察,必要时寻求神经科和精神科专业评估。
(本文经宾夕法尼亚州CURE计划资助,授权转载自The Conversation)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