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补充剂为何对特定人群有害?
尽管益生菌补充剂常被宣传为肠道健康"万灵药",但近期研究揭示了三类人群应谨慎使用的科学依据——包括癌症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这类产品可能带来风险而非益益。
美国西达斯-西奈医疗中心人类微生物组研究所主任苏珊·德沃科塔(Suzanne Devkota)指出,过去学界认为非处方益生菌最多只是"无效投资"。但2018年发表的两项突破性研究彻底改变了这一认知。研究发现,抗生素治疗后使用益生菌反而会抑制肠道微生物恢复,免疫功能异常者更可能因此受损。
"人体自然菌群会排斥外源益生菌,但对特定人群这可能演变为灾难性后果。"德沃科塔解释道。研究显示,益生菌补充剂的标准化方案与个体化医疗需求存在根本矛盾——健康年轻人所需的微生物组合,可能与慢性病中年人截然不同。
抗生素后使用益生菌的反效果
在针对21名志愿者的对照实验中,研究者发现服用11种菌株商业益生菌的组别,其微生物组恢复速度最慢。五个月后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而采取自然恢复的对照组仅需21天,粪便移植组甚至可在24小时内完成重建。
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免疫学家埃兰·埃利纳夫(Eran Elinav)指出:"商业益生菌的有限菌种会压制人体肠道内数千种原生菌群,这种'一刀切'方案本质上不可持续。"实验更在小鼠模型和体外实验中验证了益生菌对原生菌群的抑制效应。
癌症患者与孕妇的潜在风险
对于接受免疫治疗的癌症患者,微生物组多样性直接影响疗效。研究显示,高纤维饮食结合无益生菌方案的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响应率提升5倍。但同时摄入益生菌者却丧失了这一优势——补充剂抵消了膳食纤维对微生物组的正向作用。
得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外科肿瘤学教授珍妮弗·瓦戈(Jennifer Wargo)警告:"非处方益生菌可能损害多种癌症治疗效果,但某些特定配方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展现的疗效机制仍需深入研究。"
在产科领域,虽然个别研究暗示益生菌可能预防妊娠糖尿病或子痫前期,但系统综述显示其效果存疑。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妇产科医生阿姆尔·朱德赫(Ammar Joudeh)强调:"缺乏明确证据支持孕期常规使用益生菌,反而存在子痫前期风险升高的警示。"
科学替代方案建议
专家建议优先通过膳食调节微生物组:
- 摄入高纤维蔬果全谷物
- 适量食用天然发酵食品(如酸奶、康普茶)
- 避免盲目使用非处方益生菌
未来或将出现工程化定制益生菌产品,但当前阶段"因人制宜"才是核心原则。德沃科塔强调:"当务之急是建立微生物组个体化评估体系,让精准营养学指导益生菌使用。"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