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德岛大学的研究显示,环境中普遍存在的微塑料和纳米塑料通过饮用水、食物甚至呼吸进入人体后,会渗透全身系统并积累在大脑,可能引发类阿尔茨海默病症状。该校药学院副教授Jaime Ross在发现微塑料可突破血脑屏障(保护大脑的防御系统)后,进一步研究了其对脑健康的影响。
研究聚焦携带APOE4基因(使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增加3.5倍)和APOE3基因的小鼠。Ross指出:"携带相同基因的同卵双胞胎可能一人健康,另一人患病,这表明环境和生活方式存在关键影响因素。我们正在研究包括微塑料在内的环境毒素如何与遗传风险相互作用。"
实验中,两组小鼠(APOE4组与APOE3组)连续三周饮用含微塑料的水,对照组则未暴露。结果显示:
- APOE4雄性小鼠表现出异常探索行为:相比正常小鼠沿墙活动的避险本能,暴露后更频繁在开阔区域活动
- APOE4雌性小鼠出现显著记忆障碍:在物体识别测试中难以辨识新物体
研究团队发现这种性别差异与人类患者表现一致:男性患者更易出现冷漠症状,女性患者则以记忆衰退为主。这表明微塑料暴露与遗传风险的叠加效应具有性别特异性。
2023年罗德岛大学另一项研究曾发现,纳拉甘西特湾表层两英寸沉积物中微塑料含量超1000吨。该发现促使美国国会7月提出《微塑料安全法案》,要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研究食物和饮用水中微塑料对儿童、内分泌系统及癌症风险的影响。
Ross强调:"目前关于微塑料健康影响的研究投入仍严重不足。我们的动物实验结果与现实世界观察相符,这为加强微塑料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她正在推动更多相关研究,以期建立更完善的环境毒素防控体系。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