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单臂ENCIRCLE试验显示,使用新型Sapien M3装置(爱德华生命科学公司)进行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与较低的不良临床结局发生率相关,并能持续减少不适合其他干预措施患者的二尖瓣反流(MR)。
主要终点指标——1年全因死亡或心力衰竭(HF)住院率为25.2%,显著低于从当代随机对照试验(RCTs)中得出的45%绩效目标,这些试验比较了二尖瓣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M-TEER)与优化药物治疗的效果(P < 0.0001)。
旧金山Sutter Health California Pacific Medical Center的David Daniels博士今日在TCT 2025会议上报告了ENCIRCLE试验结果。该研究结果同时在线发表于《柳叶刀》(Lancet)。
所有患者入组时二尖瓣反流(MR)程度均≥3+,但约96%的患者在30天时MR程度降至1+或更低。MR严重程度的降低持续至1年,同时伴随着患者报告结局的显著改善,包括总体堪萨斯城心肌病问卷(KCCQ)评分和纽约心脏协会(NYHA)功能分级的改善,以及6分钟步行距离的增加。
Daniels在晚期突破性临床试验会议上总结道:"ENCIRCLE研究是首个达到主要终点的完全经皮TMVR[装置]关键性试验。SAPIEN M3系统为不适合二尖瓣手术或M-TEER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新型治疗选择,30天和1年死亡率均较低。"
对于有症状但不适合手术或其他经导管治疗的二尖瓣疾病患者,TMVR已成为一种治疗选择。目前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的TMVR系统只有一种——雅培公司的Tendyne。该装置今年早些时候获得批准,适应症定义非常严格:适用于中重度二尖瓣反流、重度二尖瓣狭窄,或由二尖瓣环钙化(MAC)引起的中度二尖瓣反流合并中度或更严重二尖瓣狭窄,且被认为不适合手术且解剖结构不利于经导管缘对缘修复术(TEER)的患者。
Tendyne通过经心尖途径输送。而Sapien M3瓣膜(已在欧洲获得CE认证但在美国尚未获FDA批准)则通过完全经皮、经房间隔途径输送。
纽约Mount Sinai Health System的Gilbert Tang博士是《柳叶刀》同期社论的主要作者,他告诉TCTMD:"医学界一直感到沮丧的是,经心尖途径并非TMVR的解决方案,因为它涉及较高的发病率和与此相关的高死亡率。"
Tang表示,ENCIRCLE研究结果表明,至少在数值上,经房间隔Sapien M3系统的效果似乎优于Tendyne和其他经心尖系统。"拥有一个经股动脉、经皮的TMVR系统非常令人兴奋,它能够显著降低MR程度。实际上,这些患者术后感觉更好。因此,我认为这就是人们对此如此兴奋的原因。"
ENCIRCLE试验
ENCIRCLE试验在美国、加拿大、英国、荷兰、以色列和澳大利亚的56个中心进行,纳入了中重度或重度MR(≥3+)且NYHA功能分级≥II级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经心脏团队评估,因临床、解剖或技术原因被认为不适合手术或商业可用的经导管治疗方案。
主要队列包括299名患者(中位年龄77岁;49%为女性),大多数为继发性MR(58.3%)。二尖瓣置换术30天死亡率的STS预测风险平均为6.6%,28.8%的患者因评分≥8%而被视为高风险。四分之三的患者患有充血性心力衰竭,70%患有心房颤动(AF),18.7%曾有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8.7%曾接受过手术二尖瓣修复术。24%的患者检测到二尖瓣环钙化(MAC)。
96%的患者完成了装置植入。无手术转换、第二瓣膜植入或导致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左心室流出道(LVOT)阻塞。手术过程中无患者死亡,但有2例死亡和4例卒中发生在初始住院期间。患者术后至少抗凝6个月。
30天时,死亡率为0.7%,约为STS预测风险的十分之一。至1年时,13.9%的患者死亡,16.7%因心力衰竭住院。
ENCIRCLE研究是首个达到主要终点的完全经皮TMVR[装置]关键性试验。David Daniels
大多数患者(73%)的NYHA分级有所改善,1年时88%的患者处于I/II级。总体KCCQ评分平均提高18.4分,6分钟步行距离平均增加14.4米。
研究人员表示,该手术的安全性与TEER相当。1年内,5.5%的患者需要植入新起搏器,6.7%出现临床显著的瓣膜血栓,39.4%出现任何MVARC定义的出血,18.5%出现MVARC主要或更严重出血,9.3%发生卒中(包括3.9%的致残性卒中)。此外,7.1%的患者出现需要再次干预的溶血。这些病例中大多数(81%)在再次干预后得到解决,但其余患者在死亡时仍有持续性溶血。
Daniels指出,这是一个"总体上病情严重的患者群体",这反映在基线STS评分上。此外,他表示,患者出血风险高,一方面是由于方案要求至少抗凝6个月,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患者因心房颤动需要抗凝治疗。
尽管如此,Daniels表示:"无论抗凝类型如何,抗凝不足的患者卒中风险更高,这凸显了确保患者尽可能服用抗凝药物的必要性。"他指出,抗凝不足的患者也表现出更高的装置相关血栓发生率。
Daniels强调:"这不是一个能够通过其他方法合理治疗的患者群体。我们收治的患者确实...不适合TEER,也不适合手术。"尽管可以使用上述任一选择,但他补充说,根据研究者判断和我们的经验,"这些患者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不会有良好结局。"
扩展治疗选择
ENCIRCLE试验的现场研究者、新罕布什尔州黎巴嫩Dartmouth Hitchcock Medical Center的Michael Young博士告诉TCTMD,由于年龄、虚弱或解剖结构复杂,许多患者既没有手术选择也没有经导管选择。
Young博士是美国心脏病学会血管疾病委员会成员,他表示:"令人兴奋的是,这为我们治疗这些患病、有症状且心力衰竭的患者提供了另一个工具。我认为它扩展了我们治疗以前无法良好治疗的解剖结构的能力。"
Young表示,未来重要的是确保Sapien M3长期保持耐久性,并为适当的时间使用正确的口服抗凝方案。
关于观察到的相对较高的卒中和溶血发生率,他指出Sapien M3是第一代装置,未来迭代和新产品应能减轻这些风险。这些事件也与ENCIRCLE研究中较老且病情较重的人群有一定关系。
Young预测,如果获得批准,使用Sapien M3系统的TMVR最初将扩大可治疗的重度二尖瓣反流患者数量,而不是减少接受M-TEER治疗的患者群体。"您可能会看到可治疗患者数量缓慢但真实地增加,"他说。
在他的社论中,Tang指出了将影响TMVR未来采用的几个问题,包括高筛选失败率、卒中和装置血栓的管理、与瓣周漏相关的溶血预防,以及更长期的临床和超声心动图结局。
"能够优化装置和手术安全性,以及确立瓣膜耐久性,将决定TMVR从承诺走向实践的速度有多快,"他写道。
Tang告诉TCTMD,目前Sapien M3的关键要点是,"您必须非常仔细地选择解剖结构,并以优化的方式进行手术,以避免瓣周漏。因为如果您出现瓣周漏,可能会导致溶血,这对患者来说将是非常糟糕的结局。"
总体而言,Tang表示:"TMVR在不适合TEER且解剖结构适合置换的患者中确实有其作用,"然而,他补充说,"不幸的是,仍有相当大比例的患者将不适合TEER和TMVR。我们需要改进技术以能够应对这一人群。"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