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铁含量可预测未来认知障碍风险Brain Iron Predicts Risk of Future Cognitive Impairment | MedPage Today

认知障碍 / 来源:www.medpagetoday.com美国 - 英语2025-09-10 13:54:57 - 阅读时长3分钟 - 1137字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发现,通过定量磁化率映射MRI检测的脑铁含量(特别是内嗅皮层和壳核磁化率)可显著预测健康老年人的认知衰退风险。该技术为无创量化脑铁沉积提供了新方法,或可辅助阿尔茨海默病早期干预。研究发表于《放射学》杂志,同期配发评论指出铁沉积与氧化应激、铁死亡等机制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关键作用。
大脑铁含量认知障碍风险QSMMRI技术内嗅皮层壳核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脑铁沉积铁死亡早期干预
大脑铁含量可预测未来认知障碍风险

大脑铁含量可预测未来认知障碍风险 —— MRI技术揭示两个脑区磁化率特征

脑铁含量可通过定量磁化率映射(QSM)MRI技术检测,并能预测健康老年人的认知衰退风险。最新研究显示,两个脑区磁化率升高与认知障碍风险增加显著相关,该发现表明QSM MRI或可作为识别痴呆进展高危人群的早期预警工具。

在158名认知正常的老年人中,约翰霍普金斯大学Xu Li博士团队发现:内嗅皮层基线磁化率每增加1个单位,后续发展为轻度认知障碍的风险即升高2倍(HR 2.00,P=0.005);壳核区域的磁化率升高同样具有预测价值(HR 1.73,P=0.008)。研究发表于《放射学》杂志。

在110名接受淀粉样蛋白PET检测的亚组中,磁化率与认知障碍的关联更为显著:内嗅皮层(HR 3.59,P<0.001)和壳核(HR 2.54,P=0.002)磁化率均与认知衰退呈强相关性。研究者指出,基线磁化率水平不仅与整体认知衰退显著相关(内嗅皮层β=-0.022,P=0.008;壳核β=-0.018,P=0.04),且在淀粉样蛋白异常患者中影响更为明显。

研究团队强调,铁过载可通过诱发氧化应激、加剧淀粉样蛋白毒性、干扰tau蛋白功能及促进神经元死亡等机制推动神经退行性病变。既往研究已证实脑铁沉积与工作记忆、情景记忆及运动功能密切相关。

"QSM技术能精准检测不同脑区铁含量细微差异,为无创量化脑铁沉积提供了传统MRI无法实现的解决方案。"Li博士表示。若更大规模研究确认该发现,QSM或可用于识别痴呆风险个体,从而指导阿尔茨海默病新疗法的早期干预。

波士顿大学V. Carlota Andreu-Arasa博士在配发评论中指出:铁沉积已成为阿尔茨海默病结构病变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铁依赖的程序性细胞死亡(铁死亡)与神经元持续性丧失密切相关。最新研究表明,QSM技术可通过多回波梯度回波序列量化组织磁化率,实现体内铁沉积的在体测量。

研究方法与局限性

研究纳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BIOCARD项目2015-2022年间158名认知正常的老年人(平均年龄69.5岁,女性62.7%,30.9%APOE4基因携带者)。随访7.7年(平均5.1年)期间,27人进展为轻度认知障碍/痴呆,131人保持认知正常。

MRI扫描聚焦10个脑区:尾状核、壳核、苍白球、额叶、顶叶、颞叶皮层、内嗅皮层、扣带皮层、杏仁核和海马。同步构建全球认知复合评分,并细化评估语言、执行功能等认知域。

亚组分析显示,淀粉样蛋白负荷与内嗅皮层/壳核磁化率具有协同作用,加速全球认知衰退。研究局限包括:样本以白人为主、教育水平较高、阿尔茨海默病家族史显著,可能影响结果外推性;部分亚组样本量偏小。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