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出度测试Dissolution Testing | Pharmaceutical Technology

环球医讯 / 创新药物来源:www.pharmtech.com美国 - 英语2025-11-03 18:44:53 - 阅读时长4分钟 - 1967字
本文系统阐述了溶出度测试在口服固体制剂质量评价中的核心作用,详细解析了测试目的、影响因素、方法开发策略、常用装置类型(包括转篮法、桨法、往复筒法和流通池法)、介质选择原则(强调漏槽条件满足与表面活性剂合理使用)以及方法验证要点,阐明了溶出度测试对确保药物从制剂中释放、溶解并被吸收的关键意义,为药物研发、质量控制、仿制药审批及建立体外-体内相关性提供了科学依据,是保障药品安全有效和符合监管要求的不可或缺工具,尤其在避免不必要临床试验方面发挥重要决策支持作用。
溶出度测试药物吸收质量控制处方设计体外-体内相关性影响溶出因素溶出装置溶出介质漏槽条件方法理解
溶出度测试

溶出度测试是表征口服固体制剂性能的重要工具。其意义在于:一种药物要发挥疗效,首先必须从制剂中释放并溶解于胃肠道液体中,然后才能被吸收到血液中。换言之,药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取决于其从剂型中的溶出。

溶出度测试的目的

对于商业产品,该测试常规用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以确保生产批次间的一致性,或为制造工艺的规模放大和批准后变更提供依据(1)。在早期药物研发阶段,溶出度测试有助于处方设计和药物递送优化(2);主要用于评估产品稳定性、监测随时间推移的处方变化,并建立体外-体内相关性(3)。在已证明体外-体内相关性的情况下,溶出度测试可作为替代方法预测药物产品的体内性能(4)。从监管角度看,溶出度测试在决策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特别是在仿制药剂型的研发和审批中,可以在不损害仿制药质量的前提下避免不必要的临床研究(5)。

影响溶出的因素

溶出测试测量在标准化条件下,一段时间内进入溶液的药物量。影响药物产品溶出的因素包括活性药物成分(API)的内在特性(如溶解度、润湿性、粒径、表面积、形态、多晶型)、处方组成和特性(如辅料、硬度、制造工艺),以及用于评估的溶出方法(如装置、介质、测试条件、取样和样品分析)(6)。

方法开发

在溶出度测试中,目标是开发一种具有足够区分力的方法,能够对影响溶出速率进而影响药物产品体内性能的变量敏感。该方法必须能够区分在目标条件下生产的药物产品与在关键制造变量(如原料药粒径、压缩力和片剂硬度)存在显著变化的处方(7)。溶出方法还应具有足够的稳健性和可重复性,以满足日常操作需求,并能在实验室间转移(7)。

溶出装置

《美国药典》和《欧洲药典》描述了四种不同的溶出装置,可根据药物产品特性为口服固体制剂开发适当的溶出方法(8, 9)。

装置1(转篮法)和装置2(桨法)是溶出测试中最常用的方法。装置1由玻璃或其他惰性透明材料制成的溶出杯和连接在旋转搅拌器下部的圆柱形转篮组成。装置2的设置基本相同,只是使用由叶片和轴组成的桨作为搅拌元件。对于会漂浮的剂型,可使用沉降篮。这些装置简单、稳健、标准化程度高,且足够灵活,可用于多种口服固体制剂的溶出测试(1)。除非已被证明不适用,否则推荐在溶出方法开发中使用转篮法和桨法(1)。转篮法和桨法的一个缺点是溶出体积固定,此外难以模拟胃肠道转运条件。

装置3(往复筒法)的开发是为了满足需要顺序改变溶出条件以模拟胃肠道的需求,从而建立体外-体内相关性。装置3包括一组平底圆柱形玻璃溶出杯、一组带惰性配件和筒顶筒底筛网的玻璃往复筒、一个电机和驱动装置使往复筒在溶出杯内垂直往复运动;如果需要,往复筒还可以水平移动到不同行的溶出杯(8, 9)。与转篮和桨不同,装置3的搅拌是通过在溶出杯内浸入实现的,而非通过搅拌介质。往复筒法的优点包括能够进行pH谱分析,从而模拟胃肠道中的pH变化;系统可编程在不同时间以不同介质和不同速度进行溶出(即每个间隔的可编程浸入速度和可编程间隔时间)。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更好地进行体外-体内建模。

装置4(流通池法)由含有溶出介质的储液器、一个将介质向上泵入垂直放置的流通池的泵,以及一个维持溶出介质温度的水浴组成(8, 9)。流通池装置可在两种不同模式下运行:开放式系统,其中溶剂从储液器连续流经流通池;闭合式系统,其中固定体积的介质循环使用。开放式系统适用于难溶性药物,需要大量介质进行溶出。闭合式系统则适用于需要低体积介质的情况。

溶出介质

溶出测试应在生理条件下进行(4)。介质选择将基于溶出测试的目的,并考虑API的溶解度。理想情况下,溶出介质应满足漏槽条件,确保药物至少24小时内稳定,尽可能避免使用表面活性剂和酒精,并与体内溶出部位生物学相关(即速释制剂pH 1.2–6.8,缓释制剂pH 1.2–7.5)(3, 10)。

漏槽条件定义为介质体积至少是形成药物物质饱和溶液所需体积的三倍。漏槽条件确保已溶解在介质中的药物量不会影响测试过程中的溶出速率。如果未满足漏槽条件,随着API接近饱和溶液状态,溶出速率将人为减慢,使溶出测试过于敏感,不能反映体内环境(10)。然而,尽管推荐,漏槽条件并非总是必需的;在某些情况下,未提供漏槽条件可能是合理的。例如,当溶出测试用于指示剂型的生物药剂学特性时,提出的相关生物测试更接近模拟胃肠道环境比产生漏槽条件更重要(3)。

对于难溶性药物,可能无法在生理pH范围内使用水溶液实现足够的溶出;因此,对于这些化合物,可能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增强药物溶解度(3)。表面活性剂的使用必须证明合理,包括添加到溶出介质中的表面活性剂类型和浓度。

理解方法

一旦开发出溶出测试方法,充分理解该方法的特性和稳健性至关重要。通常涉及使用不同批次的药物产品测试该方法,并预测可能出现的变异(1)。

【全文结束】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