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革命将由患者主导The AI revolution will be patient-led | pharmaphorum

环球医讯 / AI与医疗健康来源:pharmaphorum.com美国 - 英语2025-10-24 02:38:29 - 阅读时长5分钟 - 2060字
在2025年Fierce Pharma周上,作者观察到制药行业对AI投资回报的普遍怀疑情绪,但约翰·达菲尔德的亲身经历深刻揭示了患者如何利用AI技术应对健康危机——他在经历脑出血和两次心脏手术后,开发出AI工具帮助理解诊断、设计患者支持平台,甚至发现医疗团队遗漏的遗传关联。文章指出真正的医疗AI革命将由患者需求驱动而非企业自上而下的计划,制药行业面临三种选择:抵抗患者创新、与之竞争或主动合作,强调未来患者体验正由拒绝等待的患者在病房、客厅中实时塑造,而非依赖企业转型项目。
健康AI革命患者主导医疗磨难AI技术应用患者工具患者中心创新药企选择未来患者体验
AI革命将由患者主导

我上月在专栏中已预言:在2025年Fierce Pharma周上,行业领导者对AI潜力的热情将减退,转而更迫切地要求证明投资回报率。随着高德纳将生成式AI划入"期望低谷期",以及数十亿美元投入却从未规模化落地的试点项目,这种怀疑实属合理。

事实证明我判断正确。

展厅里充斥着AI供应商的承诺,会议室内挤满了关于困在概念验证阶段的试点项目的疑问。走廊交谈中反复提及数百万美元投入却收效甚微。现场氛围并非乐观,而是充满防御性、怀疑态度,甚至略显疲惫。

直到周四上午的压轴主题演讲:约翰·达菲尔德的"AI作为生命线:我如何亲历未来患者体验"。

我未曾预料到接下来45分钟我会强忍泪水。

当未来患者拒绝等待

科技高管兼未来学家约翰·达菲尔德开场便回顾了改变他人生的时刻:一次头痛被诊断为险些致命的脑出血。随后数月,他经历了两次开胸手术——首次修复漏血的主动脉瓣并处理近六厘米的主动脉瘤;仅二十天后,第二次手术修复新发现的二尖瓣漏血。并发症接踵而至,包括葡萄球菌感染、心房颤动,最终植入了起搏器。

但最令我难忘的并非医疗磨难,而是他如何将这段经历转化为帮助他人的力量。

达菲尔德在全程治疗中使用AI技术——帮助理解诊断结果、与子女沟通,并为自己及面临同样恐惧的患者设计工具。他基于外科医生笔记训练对话代理,以便凌晨三点提问,最终创建了"Hearts & Algorithms"平台,如今正指导其他患者走过相同旅程。

AI甚至捕捉到其医疗团队遗漏的关键点:脑出血与瓣膜疾病的潜在遗传关联。这一发现推动了额外检测,达菲尔德如今将个人数据贡献给推进全球医学研究的项目。

我深受触动,不仅因为技术本身,更因为驱动者身份及其故事与我父亲经历的共鸣。

两位父亲,两枚瓣膜,一个顿悟

2012年,我父亲接受了二尖瓣主动脉瓣置换手术。手术技术上成功,直到护士追到停车场告知母亲他在手术台上中风。

此后三年是漫长的康复。2020年,一次常规牙科清洁引发的葡萄球菌感染使他陷入败血症,住院两个月。因新冠疫情我们无法探视。当他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正常时,我和母亲激动得跳了起来——否则这意味着疫情期间在社区医院进行紧急开胸手术。

两位父亲,两枚二尖瓣,葡萄球菌感染,最终都挺了过来。

差异何在?达菲尔德及其家人拥有我父亲和我们家庭所缺乏的工具。

听他讲述如何用AI应对疾病,让我意识到此前忽视的关键:医疗领域的真正AI革命不会源于药企的AI投资,而将来自拒绝等待的患者。

创新始于病床边

在Fierce Pharma展厅,我目睹了复杂平台与数百万美元投资——这证明行业创新承诺,也凸显其局限性。行业雄心常遭遇流程、规模化与复杂性的阻碍。

然而,约翰·达菲尔德在接连心脏手术康复期间,构建了已被他人使用的患者工具。没有采购周期,没有试点项目,只有需求、创造力与现代AI的可及性和速度。

准入门槛已然崩塌。你无需数百万美元、创新实验室和指导委员会,只需亲身经历、创造性思维和网络连接。

这正是AI释放的真实变革。Fierce Pharma周上的AI怀疑情绪虽合理,但理由错误。问题不在于AI能否产生影响,而在于药企的AI创新路径——自上而下、供应商驱动、委员会批准——无法匹配患者需求的速度。

达菲尔德创建"Hearts & Algorithms"的速度远超多数药企获批试点的速度。他未等待药企构建未来患者体验,而是亲身实践、记录并分享。此举提醒我们患者中心创新的真实样貌。

协作方能拯救生命

面对患者体验的AI应用,药企面临三重选择:

  • 抗拒它:试图通过监管、免责声明和风险管理控制患者主导创新——但创新仍会自行发生。
  • 与之竞争:耗费数百万打造"官方"患者支持工具,耗时数年推出,而患者却在数月内创建自有方案。
  • 拥抱它:与约翰这样的创新者合作。资助他们。向他们学习。放大他们的声音。承认最佳突破可能源自患者自身。

问题不在于药企的AI投资能否产生回报,而在于药企能否意识到下一轮创新已在围墙外发生。

未来患者体验不会源于企业转型项目。它正由拒绝等待的患者在病房、客厅和浏览器窗口中塑造。

若您身处药企董事会,正思考患者中心AI战略的样貌,请关注约翰·达菲尔德的实践,因为这正是未来患者的真实写照。

作者简介

汤姆·巴里是Signal + Pattern创始人,该独立咨询机构助力生物制药公司及其战略伙伴重构市场策略并加速数字创新。他拥有十余年医疗健康与生命科学领域经验,包括在武田制药领导企业数字化转型五年。通过Signal + Pattern,巴里现为生物制药组织及其服务的SaaS提供商、咨询公司和创意机构提供咨询,运用以人性化设计、数据驱动叙事和实操运营变革为核心的策略,应对商业化复杂挑战。近期工作涵盖为生命科学增长重新定位SaaS平台,以及指导全球团队推进"最佳行动"和现场团队转型计划。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