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联合疗法突破

肺癌联合疗法缓解率100%,远超传统疗法70 - 80%!

作者:孔祥勇
2025-10-15 09:05:01阅读时长4分钟1875字
肿瘤科肺癌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Iza-bren奥希替尼联合疗法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抗体药物偶联物治疗耐药新疗法癌症治疗临床试验生存时间患者体验

2025年9月6日,在世界肺癌大会上,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公布了一项令人振奋的突破性研究成果。由中国上海东方医院周斐博士团队主导的Iza - bren(BL - B01D1)与奥希替尼联合疗法,在一线治疗EGFR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大放异彩,实现了100%的客观缓解率。 这项研究纳入了154例患者,采用多剂量水平试验设计。其中,2.5mg/kg剂量组的40例患者表现尤为突出,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达92.1%,这一数据显著优于传统疗法。而且,研究强调治疗相关不良事件可控,药物中断率仅13.0%。这无疑为EGFR突变肺癌患者提供了潜在的一线治疗新方案,仿佛在黑暗中为患者点亮了一盏希望之灯。

核心数据大揭秘,联合疗法优势尽显

在这项研究中,共测试了2.2/2.5/2.75/4.0/4.5mg/kg剂量组。其中,2.5mg/kg组(n = 40)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了惊人的100%,确认缓解率(cORR)为95.0%,仅有2例部分缓解待确认。中位随访12.8个月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尚未达到,12个月PFS率达92.1%。 对比传统EGFR - TKI单药治疗,比如奥希替尼单药历史数据的客观缓解率(ORR)约为70 - 80%,此次的联合疗法显著提升了疗效,并且没有出现意外毒性。就像一场比赛,传统疗法可能只拿到了70 - 80分,而联合疗法直接拿到了满分100分,优势不言而喻。

临床价值:延缓耐药,安全可控

EGFR突变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主要驱动基因,传统靶向药在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耐药性,就像敌人适应了我们的作战策略一样。而Iza - bren通过双特异性抗体同时靶向EGFR和HER3,并搭载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可能延缓耐药机制的形成,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治疗时间。 在安全性方面,虽然血液学毒性(如贫血、中性粒细胞减少等)发生率较高,但都是可控的。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可以通过剂量调整和对症支持处理,药物停药率低至13%,这远远优于多数抗癌药物。这就好比我们在对抗疾病的过程中,不仅有了更强大的武器,而且这个武器的副作用还在我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

新疗法机制:精准打击,协同作战

Iza - bren是全球首个EGFR/HER3双靶向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它就像一个智能导弹,通过抗体识别肿瘤细胞表面的EGFR和HER3受体,将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精准释放至细胞内,双重阻断信号通路并诱导DNA损伤。 联合奥希替尼(第三代EGFR - TKI)后,可同步抑制EGFR激酶活性,形成“靶向 + 化疗”的协同效应,可能覆盖原发和继发耐药机制。这就像是两个配合默契的战士,一个负责精准定位,一个负责强力打击,共同对抗癌细胞这个敌人。

患者体验与应用前景:希望之光,惠及大众

在患者体验方面,研究未报告严重非血液学毒性(如间质性肺炎),这大大降低了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风险。对于一线治疗患者来说,100%的客观缓解率意味着几乎所有患者的肿瘤都可以缩小,而且92.1%的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显著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不过,未来还需要验证这种疗效是否可以转化为总生存期(OS)优势。 中国是肺癌高发国家,2022年新增病例约82万,其中EGFR突变占比约40%。如果该疗法获批,将惠及数十万患者。这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滋润了无数肺癌患者及其家庭的心田。

关键术语科普:解开医学谜团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项研究,我们来科普几个关键术语。

  • EGFR突变:简单来说,就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发生了突变,这种突变常见于非吸烟肺癌患者,会驱动肿瘤细胞不断增殖。
  • 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它由抗体、连接子和细胞毒性药物组成,就像一个快递员,能精准地将药物送到肿瘤细胞那里。
  • ORR(客观缓解率):是指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的患者比例,它反映了治疗的即时疗效。而cORR则是经过影像学确认的缓解率。
  • PFS(无进展生存期):是指从治疗开始到疾病进展或者患者死亡的时间,它反映了治疗的长期疗效。

治疗现状对比:新疗法脱颖而出

目前,一线标准治疗是奥希替尼单药,其客观缓解率(ORR)约为74%,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约为18.9个月。当患者出现耐药后,就需要进行化疗或者免疫治疗。 而Iza - bren联合疗法的12个月无进展生存率达92.1%,如果这些数据得到进一步验证,它可能成为首个实现无进展生存期超1年的EGFR突变肺癌一线治疗方案。这无疑是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大进步。

结语:前景光明,但仍需努力

这项研究为EGFR突变肺癌治疗带来了重要突破,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不过,我们也需要注意到,试验样本量较小(40例关键剂量组),而且随访时间有限。未来,还需要通过更大规模的Ⅲ期临床试验来验证其长期疗效以及在不同人群中的适用性。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已经计划在2025年第四季度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提交上市申请。如果获批,将填补中国原研肺癌ADC药物的空白。让我们一起期待这个新疗法能早日惠及更多的肺癌患者,为他们带来健康和希望。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