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掌韧带Pisometacarpal ligament

更新时间:2025-06-21 00:36:35
编码XA3VJ3

核心定义

豆掌韧带(Pisometacarpal Ligament)详细定义


一、解剖学描述

1. 准确位置
  • 位置:豆掌韧带位于手腕的尺侧(小指侧),连接豆骨(pisiform bone,腕骨之一)与第五掌骨(小指侧的掌骨)的基底部。其具体定位在腕部后侧,豆骨与第五掌骨之间的纤维结缔组织区域。
  • 重要毗邻
    • 近端:与尺神经、尺动脉相邻。
    • 远端:靠近第五腕掌关节(CMC joint of the fifth digit)。
    • 深层:邻近尺侧腕屈肌腱和豌豆骨-钩骨韧带(pisohamate ligament)。
2. 归属系统与功能
  • 系统:属于肌肉骨骼系统中的关节与韧带结构。
  • 功能
    • 维持第五腕掌关节的稳定性,限制过度桡侧偏移(即防止小指侧掌骨向桡侧异常活动)。
    • 协助传递力量,支持手腕在抓握和精细动作中的力量传导。
3. 组织结构
  • 豆掌韧带由致密的胶原纤维构成,起自豆骨的掌侧表面,止于第五掌骨基底部的尺侧边缘。其纤维方向与第五腕掌关节的运动轴线一致,以增强关节的抗牵拉能力。
4. 功能与作用
  • 功能
    • 稳定性:防止第五掌骨在腕部活动时发生异常移位。
    • 力学支持:在握持物体时,通过限制第五掌骨的过度运动,维持手部结构的完整性。
5. 医学临床关联
  • 相关疾病
    • 韧带损伤:常见于手腕过度背伸或尺侧偏移的创伤(如跌倒时手部撑地),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及第五掌骨活动受限。
    • 慢性劳损:反复手腕应力(如运动或重复性工作)可能引发韧带炎症(腱鞘炎样反应)。
    • 关节炎:退行性变可能导致第五腕掌关节僵硬或疼痛。
  • 治疗方法
    • 保守治疗:急性期需制动(使用腕部支具)、冰敷、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缓解炎症。
    • 物理治疗:康复期通过渐进式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练习恢复功能。
    • 手术干预:严重撕裂或慢性不稳需手术修复韧带,或进行关节融合术(极少数情况)。
  • 康复要点
    • 避免手腕过度负荷,逐步恢复活动。
    • 结合超声波或电刺激治疗促进愈合。
6. 常见误区
  • 误区:可能误认为豆掌韧带与豌豆骨-钩骨韧带(pisohamate ligament)是同一结构。实际上,前者连接豆骨与掌骨,后者连接豆骨与钩骨(hamate bone),两者功能不同。

参考文献

  1. 解剖学图谱(e-Anatomy by IMAIOS):腕部韧带的三维解剖结构描述。
  2. Gray's Anatomy for Students(第5版):腕关节与掌骨连接的力学分析。
  3. Journal of Hand Surgery:腕部韧带损伤的临床处理指南(2023年更新)。

如需进一步细节(如影像学表现或手术技术),建议参考上述文献或通过医学数据库(如PubMed)检索最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