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出血Hepatic haemorrhage

更新时间:2025-06-18 19:21:56
编码DB98.A

关键词

索引词Hepatic haemorrhage、肝出血、非创伤性肝血肿、包膜下肝血肿
同义词haemorrhage of liver、hepatic bleeding、hepatorrhagia、liver haemorrhage、nontraumatic liver hematoma、subcapsular liver hematoma
缩写Hep、肝出
别名肝血肿、肝破裂出血、肝肿瘤破裂出血

肝出血的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及实验室参考值


一、诊断标准(金标准)

  1. 必须条件(确诊依据)

    • 影像学证据
      • 增强CT显示肝实质内造影剂外溢(活动性出血征象)或肝包膜下新月形高密度影(包膜下血肿)。
      • DSA血管造影发现造影剂外渗(诊断金标准)。
    • 手术/病理证据:剖腹探查或介入手术中直接观察到出血灶,或病理标本证实血管破裂/肿瘤破裂。
  2. 支持条件(临床与实验室依据)

    • 典型临床表现
      • 突发右上腹剧痛(VAS评分≥7分)伴腹膜刺激征。
      • 进行性血压下降(收缩压<90mmHg)伴血红蛋白24h内下降>20g/L。
    • 高风险基础疾病
      • 肝硬化Child-Pugh B/C级、肝细胞癌(肿瘤直径>5cm)、近期腹部外伤史。
  3. 阈值标准

    • 符合“必须条件”中任意一项即可确诊。
    • 若无影像学证据,需同时满足:
      • 典型临床表现(腹痛+休克征象)。
      • 腹腔穿刺抽出不凝血(红细胞压积>0.25)。

二、辅助检查

  1. 影像学检查树

    ┌───────────────┐
    │ 初步筛查 │
    │ (床旁超声) │
    └───────────────┘

    ┌───────────────┐
    │ 确诊检查 │
    │ (增强CT/MRI) │
    └───────────────┘

    ┌───────────────┐
    │ 介入治疗导向 │
    │ (DSA血管造影) │
    └───────────────┘

  2. 判断逻辑

    • 超声检查
      • 发现肝包膜不连续、腹腔游离液体(深度>3cm)时,出血概率>85%。
      • 肝实质内混合回声区提示血肿形成(需与肿瘤坏死鉴别)。
    • 增强CT
      • 动脉期"斑点征"(造影剂外溢)提示活动性出血(特异性98%)。
      • 门脉期肝周"晕轮征"提示包膜下血肿。
    • DSA造影
      • 出血速率>0.5ml/min时可显示外渗点,同时可行超选择性栓塞。

三、实验室检查的异常意义

  1. 血常规

    • 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每2h下降>10g/L):提示活动性出血,需紧急干预。
    • 血小板<50×10^9/L:增加自发性出血风险,需输注血小板。
  2. 凝血功能

    • PT延长>正常值1.5倍:提示肝合成功能障碍,需补充凝血因子。
    • D-二聚体>5000μg/L:提示大量血栓形成与纤溶亢进(肿瘤破裂特征)。
  3. 肝功能

    • ALT/AST一过性升高(>200U/L):反映肝细胞缺血损伤。
    • 白蛋白<25g/L:提示肝硬化失代偿,需警惕肝肾综合征。
  4. 动脉血气

    • BE<-6mmol/L:提示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失血性休克Ⅲ期)。
    • 乳酸>4mmol/L:组织灌注不足标志,与死亡率正相关。

四、总结

  • 诊断核心:增强CT是首选检查,DSA兼具诊断与治疗价值。
  • 实验室预警:血红蛋白动态监测(q2h)联合乳酸检测可早期发现隐匿性出血。
  • 特殊人群:肝硬化患者需关注INR值,肿瘤患者注意D-二聚体水平。

参考文献

  1. 《外科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 《肝细胞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中华肝脏病杂志)
  3. Radiology (2019;293:306-315) 血管介入治疗规范
  4. 世界急诊外科学会(WSES)肝损伤分级指南(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