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liver
编码DB98.B
关键词
索引词Ischaemia reperfusion injury of liver、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急性缺血性肝炎 [possible translation]、缺血性肝炎 [possible translation]、急性缺血性肝炎、缺血性肝炎
同义词acute ischaemic hepatitis、Ischaemic hepatitis
缩写LIRI、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别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缺血-再灌-损伤、肝-缺血-再灌注-损害、肝-缺血-再灌-损害、肝脏-缺血-再灌-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损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害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of the liver, IRIL)是指在经历一段时期非致命性缺血之后,当血液供应重新恢复时对肝脏造成的进一步损害。这种状况多发生于休克、肝脏手术(如肝移植或肝脏部分切除术)、以及某些血管性疾病中,导致局部或全肝血流暂时中断后恢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影响术后肝功能恢复的一个重要因素,并可能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病因学特征
-
缺血-再灌注循环机制:
- 缺血期间,由于血液供应不足,肝脏组织内的能量代谢受阻,细胞内ATP水平下降,离子泵功能障碍导致细胞内外环境失衡。特别是Ca2+浓度异常升高,触发了一系列细胞内信号传导路径的变化。
- 当血流恢复(即再灌注)时,虽然氧气供给得到恢复,但同时也会促进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这些物质具有高度氧化性,能够破坏细胞膜结构、蛋白质和DNA,加剧了细胞损伤。
- 除此之外,再灌注过程中还伴随着微循环障碍,表现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激活及粘附现象加剧,进一步加重局部炎症反应与组织水肿。
-
炎症介质释放:
- 在IRIL过程中,受损的肝细胞会释放多种炎性因子,如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1β (IL-1β) 等,这些因子不仅直接作用于邻近健康细胞造成伤害,还能通过血液循环影响全身免疫系统状态。
- 活化的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释放出更多的自由基和其他毒性分子,参与了二次损伤的过程。
-
细胞凋亡与坏死:
- 长时间缺血可导致不可逆性细胞死亡;而较短时间的缺血后迅速复流,则更倾向于诱导程序性细胞凋亡,这与ROS过度积累有关。
- 细胞凋亡与坏死共同构成了肝脏结构破坏的基础,影响其再生能力和整体功能。
病理机制
-
氧化应激:
- 氧化应激是IRIL的核心病理过程之一。ROS包括超氧阴离子(O2-)、过氧化氢(H2O2)及其衍生物羟自由基(·OH),它们能攻击生物大分子,引起脂质过氧化、蛋白交联及DNA断裂,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 肝脏内抗氧化酶系统(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降低也促进了氧化损伤的发生。
-
微循环障碍:
- 再灌注早期出现的无复流现象(no-reflow phenomenon),指的是尽管大血管已经通畅,但因微小血管堵塞使得实际到达器官的有效血流量减少。
- 此外,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凝血功能亢进也是引起微循环障碍的重要因素,它增加了血栓形成的风险,阻碍了正常血液循环。
-
炎症反应增强:
- 白细胞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IRIL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们被激活后能够穿过血管壁进入实质组织,在此过程中释放各种酶类和ROS,从而造成额外损害。
- 炎症介质网络复杂交织,相互作用放大了局部乃至全身范围内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 症状特征:
- IRIL的具体临床表现取决于损伤程度及其持续时间。轻度病例可能仅表现为短暂性的肝酶升高;严重者则可能出现黄疸、腹水甚至急性肝衰竭等症状。
- 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转氨酶(ALT/AST)、胆红素水平显著升高,反映肝细胞广泛受损。
- 影像学检查(如CT、MRI)有助于评估肝脏结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以上内容基于当前医学研究综述整理而成,旨在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基本框架。请注意,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由专业医生制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