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动脉瘤Hepatic artery aneurysm
编码DB98.9
关键词
索引词Hepatic artery aneurysm、肝动脉瘤
缩写HAA
别名肝脏动脉瘤、肝部动脉瘤、肝动脉扩张症
后配组 注:后配组是ICD-11中的组合模式,通过补充内容更精准描述疾病特征或致病原因。此处非完整版本,详细可自行查阅ICD11官网
临床表现
ME24 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
ME24.Y其他特指的消化系统的临床表现ME24.1消化系统瘘ME24.A6大便潜血阳性ME24.6消化系统扩张ME24.A其他消化系统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5消化系统溃疡ME24.0消化系统脓肿ME24.8消化系统绞窄或坏疽ME24.3消化系统穿孔ME24.3Y其他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3Z未特指部位的消化系统穿孔ME24.A0消化道不明原因出血ME24.A5呕血ME24.35胆囊或胆管穿孔ME24.4消化系统狭窄ME24.9胃肠出血ME24.9Z未特指的胃肠出血ME24.30小肠穿孔ME24.A4黑便ME24.A3便血ME24.31大肠穿孔ME24.90急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ME24.A1肛门和直肠出血ME24.7消化系统嵌顿ME24.A2食管出血ME24.2消化系统梗阻ME24.91慢性胃肠道出血,不可归类在他处者肝动脉瘤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临床与医学定义
肝动脉瘤是指发生在肝动脉及其分支的异常扩张,形态可为囊状或梭形。该病较为罕见,但在内脏动脉瘤中属于相对常见的类型。根据位置可分为肝外型和肝内型,其中肝外型占多数,肝内型动脉瘤(尤其是真性动脉瘤)较为少见。肝动脉瘤大小差异显著,直径可从数毫米至数十厘米不等。未破裂时因缺乏特异性症状,常难以早期发现。
病因学特征
-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壁因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及弹性纤维断裂导致结构薄弱,逐渐形成动脉瘤。
- 创伤:腹部直接外伤(如撞击、跌落)或医源性损伤(如肝胆手术、介入操作)可破坏血管壁完整性,形成假性动脉瘤。
- 感染:胆道系统细菌性感染(如胆管炎)可波及邻近肝动脉,引发血管壁炎性破坏及局部扩张。
- 先天性血管异常:包括遗传性结缔组织病(如Ehlers-Danlos综合征)或胚胎期血管发育缺陷,导致血管壁结构异常。
- 其他疾病:结节性多动脉炎、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可通过炎症、压迫或侵蚀血管壁等机制诱发动脉瘤。
病理机制
- 肝动脉瘤以囊状扩张为主,直径多为2~10厘米。瘤体压迫胆总管或肝门部结构时可引发阻塞性黄疸;若破裂则导致腹腔内大出血,死亡率极高。
- 病理学可见动脉壁中层弹力纤维断裂、平滑肌萎缩,伴炎性细胞浸润或钙化。部分病例可见瘤腔内附壁血栓或瘤壁纤维化。
临床表现
- 无症状型:小型动脉瘤常无临床症状,多通过影像学检查偶然发现。
- 压迫症状:瘤体增大可致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或黄疸。
- 破裂表现:突发剧烈腹痛伴低血压、心动过速等失血性休克体征,需紧急手术干预。
参考文献:《临床外科学》、《现代诊断与治疗杂志》等相关专业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