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管疾病Diseases of anal canal

更新时间:2025-06-22 00:15:12
子码范围DB50 - DB7Z

关键词

索引词Diseases of anal canal
缩写ACD
别名肛肠病、肛门病、肛周疾病、肛道疾病、直肠末端疾病、肛管病、Anal-Canal-Diseases、Anal-Disorders、Anorectal-Disorders

肛管疾病的临床与医学定义及病因说明


一、临床定义

肛管疾病是指发生在肛门和肛管区域(齿状线至肛缘)的各种病理状态,涉及肛门黏膜、皮肤、血管、肌肉及周围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异常。主要包括痔疮(内痔和外痔)、肛裂、肛瘘、肛周脓肿、肛门息肉等。

  1. 痔疮:肛垫病理性肥大或静脉丛异常扩张,伴随支持组织断裂导致脱垂。
  2. 肛裂:肛管后正中线齿状线以下的全层皮肤纵向撕裂,典型表现为排便剧痛和鲜红血便。
  3. 肛瘘:连接肛管与肛周皮肤的慢性肉芽肿性管道,90%源于肛腺隐窝感染。
  4. 肛周脓肿:肛腺感染扩散至肛周间隙形成的急性化脓性感染,致病菌多为肠道菌群(如大肠杆菌、厌氧菌)。
  5. 肛门息肉:肛管黏膜局限性隆起病变,包括腺瘤性息肉和炎性息肉。

诊断需结合肛门视诊、指诊、肛门镜及影像学检查(如经直肠超声),必要时行病理活检。


二、医学定义

肛管疾病在医学上分为结构性病变(解剖异常)和功能性障碍:

  • 结构性异常:括约肌损伤、肛垫下移(非下垂)、肛腺导管阻塞、瘘管形成等
  • 功能性障碍:肛门直肠抑制反射异常、内括约肌高张力(如慢性肛裂)

病理生理机制:

  • 痔疮:Treitz肌退行性变导致肛垫固定结构松弛,伴随静脉淤血
  • 肛裂:硬便创伤叠加内括约肌痉挛形成缺血性溃疡
  • 肛瘘:肛腺化脓性感染穿透括约肌复合体形成慢性窦道
  • 肛周脓肿:肛腺阻塞继发混合感染,形成脓腔
  • 肛门息肉:黏膜上皮细胞增殖异常,与慢性炎症刺激相关

三、病因:病原学机制

多因素共同作用:

  1. 机械性损伤:便秘/腹泻导致反复摩擦(占肛裂85%)
  2. 流体静力学因素:久坐/妊娠增加直肠静脉压(痔疮主因)
  3. 感染因素:肛腺阻塞继发细菌定植(肛瘘和脓肿的核心机制)
  4. 解剖缺陷:肛管后壁血供薄弱区(肛裂好发部位)
  5. 年龄相关退变:Treitz肌弹性纤维减少(老年痔疮高发)
  6. 炎性肠病:克罗恩病是复杂性肛瘘的重要病因

四、病因:高危因素

非传染性疾病为主,但感染性病变(如脓肿)可自体接种扩散。高危人群:

  • 职业因素:驾驶员等久坐职业(痔疮风险↑300%)
  • 饮食模式:每日膳食纤维<25g者(便秘相关疾病↑40%)
  • 产科因素:经阴道分娩女性(产后肛裂发病率↑25%)
  • 基础疾病:糖尿病(肛周感染风险↑5倍)、肝硬化(门脉高压性痔)
  • 医源性因素:肛门手术后瘢痕狭窄(继发肛裂)

预防需控制排便习惯(每日如厕<10分钟)、增加水溶性纤维摄入、避免久坐及规范治疗原发病。


依据来源:有来医生网肛管疾病专题、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指南(2021)、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肛肠疾病共识(2019)、UpToDate临床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