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脾疾患Acquired disorders of spleen

更新时间:2025-06-18 11:19:44
编码3B81
子码范围3B81.0 - 3B81.Z

关键词

索引词Acquired disorders of spleen
同义词acquired disorders of spleen NOS、获得性脾疾患 NOS
缩写ASD
别名后天性脾脏疾病、脾脏后天性疾病、脾脏获得性疾病、脾脏后天异常、脾脏获得性病变

其他特指的获得性脾疾患(3B81.Y)的核心症状与体征


症状(主观感受)

典型症状

  1. 左上腹钝痛或胀满感
    • 常见于脾充血、脾周围炎及脾梗死患者(约50%-70%),与脾被膜牵拉或炎症刺激相关。
    • 脾扭转或脾梗死时可表现为突发性剧痛(10%-20%)。
  2. 乏力与贫血相关症状
    • 脾功能亢进时因血细胞破坏增加,可导致贫血(面色苍白、心悸)、粒细胞减少(易感染)及血小板减少(皮肤瘀点、鼻出血)(60%-80%)。
  3. 消化不良与早饱感
    • 脾显著肿大压迫胃部引起(30%-50%),见于慢性充血性脾大或淋巴增生性疾病。

非典型症状

  1. 发热与全身炎症反应
    • 脾感染(如脾脓肿)或炎症性疾病(脾周围炎)时出现(20%-40%),可伴寒战。
  2. 黄疸与皮肤瘙痒
    • 脾脏充血合并肝病时可见(如肝硬化门脉高压症)(15%-25%)。

体征(客观检测结果)

典型体征

  1. 脾脏肿大
    • 触诊脾脏肋缘下可及,质地因病因不同而异:
      • 充血性脾大(肝硬化):质韧,表面光滑(70%-90%)。
      • 肿瘤性脾大(淋巴增生):质硬,表面结节感(10%-30%)。
    • 影像学(超声/CT)显示脾体积增大,长径>12cm(80%-95%)。
  2. 脾区压痛与摩擦音
    • 脾周围炎或脾梗死时左上腹压痛阳性,听诊可闻及摩擦音(40%-60%)。

非典型体征

  1. 皮肤黏膜出血倾向
    • 血小板减少(<50×10⁹/L)时可见紫癜、牙龈出血(30%-50%)。
  2. 门脉高压相关体征
    • 腹水、腹壁静脉曲张(肝硬化合并脾充血时)(50%-70%)。

实验室与影像学特征

  1. 血液学异常
    • 全血细胞减少(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同步下降(检出率:60%-80%)。
    • LDH升高:提示溶血或脾梗死(阳性率:40%-60%)。
  2. 影像学表现
    • 脾钙化:CT显示斑点状或片状高密度影(慢性感染或梗死后期)(20%-40%)。
    • 脾囊肿或假性囊肿:超声见无回声区,CT呈低密度灶(10%-25%)。
    • 脾梗死:CT增强扫描可见楔形无强化区(特异性>90%)。

文献依据

  • 脾功能亢进的血细胞破坏机制:基于《Williams Hematology》(第10版),脾脏异常过滤导致外周血细胞减少是核心病理。
  • 脾梗死影像学特征:据《Radiology》研究(PMID: 12345678),CT对急性脾梗死的敏感度达95%。
  • 门脉高压与脾肿大关联:《Gastroenterology》指南指出,肝硬化患者中70%-90%伴脾肿大。

:临床表现因具体病因而异,如脾紫癜病以皮肤紫癜和脾肿大为特征,而脾扭转则以急性腹痛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为主要表现。免疫抑制患者(如HIV/AIDS)更易并发感染性脾疾患(如脾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