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里,牙龈肿痛和扁桃体炎常被大家笼统归为“上火”,但其实这俩问题虽然可能同时出现,本质差别挺大的。我们可以从位置、原因、表现等角度理清楚,帮大家建立科学的认识。
位置不一样,病理特点也不同
牙龈是牙齿周围的黏膜组织,就长在牙肉区域。当牙菌斑突破牙龈沟的防御时,会引发局部发炎、渗出,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扁桃体是咽喉部的淋巴组织,在喉咙两侧的小窝里(腭舌弓和腭咽弓之间的三角窝)。病原体入侵后,扁桃体的滤泡会产生免疫反应,导致腺体充血肿大,严重时还会形成隐窝脓肿。
引发问题的原因不一样
牙龈炎症90%是牙龈卟啉单胞菌等牙周致病菌引起的,这些细菌会形成生物膜,能躲过人的免疫系统,代谢产物会直接破坏牙周组织。而链球菌性扁桃体炎主要是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导致的,这种细菌的M蛋白抗原会触发交叉免疫反应,可能影响心脏、肾小球等器官。大概15%的链球菌携带者会有无症状的咽部定植。
表现特征能区分开
牙龈肿痛主要是局部胀疼,嚼东西时加重,碰一下就容易出血。有些情况会有牙周袋溢脓,但全身症状很轻。急性扁桃体炎则是喉咙剧烈疼痛,咽口水都费劲,还可能连带耳朵疼,常伴随38.5℃以上的高热,验血会发现白细胞升高。体征上能看到双侧扁桃体肿得厉害(Ⅱ-Ⅲ度),表面有黄白色渗出物。
治疗方法不一样
牙龈问题的治疗重点是清理局部脏东西,比如洗牙去掉牙石,深入清理牙根表面的菌斑,还可以用氯己定含漱液帮忙控制细菌再生。急性扁桃体炎要全身用抗生素,常用青霉素类,疗程要足够以预防后续并发症。如果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每年≥3次),可以考虑做扁桃体切除术。
预防要针对性做
保护牙周要靠机械清理:用改良巴氏刷牙法(牙刷45度角刷牙龈沟),再用牙线清洁牙缝。研究证实,每天用牙线能让牙龈炎发生率降低35%。预防链球菌感染要注意呼吸道防护,避免与感染者密切接触。增强免疫力方面,保证每天7小时睡眠能让唾液溶菌酶浓度提升23%,有效增强黏膜防御。
这些情况要赶紧就医
出现以下临床警示信号时需及时就医:1. 牙龈肿胀持续72小时无缓解(可能是牙周脓肿);2. 咽痛伴随张口受限(可能累及翼下颌间隙);3. 发热超过39℃且常规退热无效(提示全身感染未控制);4. 颈部触及活动性淋巴结(直径>1.5cm);5. 出现呼吸吞咽困难(提示可能气道受压)。
现在的诊疗技术能显著提升诊断准确性:高频超声可清晰显示扁桃体隐窝结构,对脓肿检出率达92%;牙科显微设备放大50倍,能直观观察龈下菌斑分布。所以如果出现持续性疼痛,别自己处理,要通过专业检查明确诊断,避免病情迁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