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发作别大意!五步识别心绞痛挽救生命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1-03 15:43:50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35字
通过解析典型心绞痛的特征性症状和发作规律,系统阐述胸痛鉴别诊断要点,提供标准化应急处置流程和三级预防体系,帮助公众建立科学的心血管风险防控认知。
心绞痛胸痛心脏健康压榨性疼痛放射痛胸闷濒死感心血管内科急救措施胸痛识别
胸痛发作别大意!五步识别心绞痛挽救生命

心绞痛是心脏发出的“求救信号”,学会识别它的典型表现,能帮我们早发现心血管问题,避免危险。心脏的“求救”主要藏在以下几类症状里:

一、疼的位置有特点

心绞痛的疼大多“定点”——约85%的人会感到胸骨后(胸口正中间,从脖子下方到胸部中段的位置)有压榨感,疼痛范围差不多像成年人手掌那么大,而且不会因为呼吸、换姿势就变位置,和肋间神经痛不一样。

二、疼的感觉像“被压着”

典型的心绞痛不是“刺痛”或“刀割样疼”,而是像有块重物压在胸口,或是胸口发紧、喘不上气,常常伴着胸闷。这种疼一般持续1-5分钟,很少超过15分钟。如果疼超过20分钟还没缓解,或者含了硝酸甘油没效果,要立刻警惕是不是急性心梗。

三、疼会“串到”其他地方

心绞痛经常“放射”到别的部位:最典型的是左肩疼,沿着左胳膊内侧一直传到小指、无名指;约30%的人会串到上腹部(比如心窝口),容易被当成胃病;还有人会觉得背痛、嗓子发紧,甚至牙疼。

四、发作时会“浑身不舒服”

除了疼,还会有一些“连带反应”:比如脸色发白、手脚冰凉、心跳得慌,有些人会有“快不行了”的濒死感。这些症状通常在疼缓解后10-15分钟慢慢消失。

五、发作有“诱因”,缓解有“规律”

心绞痛不是无缘无故来的,常见诱因有:爬楼、跑步等体力劳动,生气、激动,吃太饱,或者受凉。停下来休息2-5分钟,疼会慢慢减轻;如果之前医生开过硝酸甘油,舌下含一片,1-3分钟就能缓解。冬天早上发作的风险比其他时间高3倍,因为早上交感神经更兴奋。

特殊人群要注意“不典型表现”

有些人心绞痛的症状不“典型”,比如:糖尿病患者因为神经病变,可能没有胸痛,只觉得喘不上气或心跳快;女性出现背痛、嗓子发紧、牙疼的概率比男性高近3成;老人可能突然迷糊、没力气,容易被忽略。

发作时立刻这么做

如果怀疑心绞痛发作,三步应对:① 就地坐下或半躺着,别乱动;② 如果之前医生开过硝酸甘油,立刻舌下含一片;③ 赶紧打120。记住,发作时立刻休息,能让心脏耗氧量减少20%-30%,帮着缓解症状。

等急救时要观察这些

等救护车的时候,可以自己注意:疼了多久、有没有越来越疼,喘得厉害不厉害,手脚有没有发凉。尤其要注意新出现的左肩疼、晚上突然喘不上气,或者之前能爬5层楼现在走2层就累,这些都是危险信号。如果40岁以上突然没原因地觉得累,最好48小时内去做个心电图。

平时怎么预防?

预防心绞痛要分“三级”:① 基础预防:控好血压、血糖、血脂,每周做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比如快走、慢跑);② 二级预防:定期查心功能和动态心电图;③ 高危人群(比如有冠心病家族史、三高控制不好的人)要更严格管理,调整生活习惯,必要时做介入治疗。有研究发现,下午3-5点运动,能让心绞痛发作风险降低42%,不妨试试。

总之,心绞痛的表现有典型的,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尤其是老人、女性、糖尿病患者,更要留意那些“奇怪”的症状。一旦怀疑发作,立刻休息、含药、打120,平时做好预防,才能保护心脏健康。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