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竟会引发牙痛?这些隐藏信号你需要了解!

健康科普 / 识别与诊断2025-11-03 17:57:45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37字
当心脏发出求救信号时,疼痛可能伪装成牙痛来袭!深度解析心源性牙痛的神经机制,教你如何区分口腔问题与心脏危机,并提供实用就医指南,关键时刻能救命。
心绞痛牙痛放射痛心肌缺血疼痛定位神经传导心血管内科急诊鉴别性别差异预防策略
冠心病竟会引发牙痛?这些隐藏信号你需要了解!

有些心绞痛患者并不会直接胸口痛,反而会出现下颌部位的放射性疼痛——这种“心源性牙痛”特别容易被当成普通牙病。其实,这种跨器官的疼痛传导,和心脏的神经结构特点有关。如果突然牙疼,但口腔检查没发现问题,就得警惕是不是心血管出了状况。

心脏疼为啥会“骗”大脑?疼痛信号的“交叉误会”

心脏的痛觉传导就像个“神经迷宫”。当心肌缺血时,受损的心肌会释放化学物质,刺激心脏的感觉神经,这些信号会沿着脊髓的T1到T4节段传到大脑。巧的是,支配心脏的内脏神经和支配下颌的三叉神经,在脊髓里有个“信号交叉点”——大脑接收信号时会“定位失误”,把心脏的疼当成了下颌牙齿的疼,就像导航把A地的事故标到了B地的地图上。

男性更要注意!心源性牙痛的3个“不一样”

临床数据发现,中年男性出现心源性牙痛的概率比女性高。这种疼有3个明显特征:

  1. 活动“催”出来的疼:爬楼梯、搬重物这些体力活后,疼痛会加重;
  2. 按牙龈不疼:用手指按压牙龈或牙齿,不会让疼更厉害;
  3. 疼会“跑”:可能从左肩传到下颌,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

突然牙疼?3步快速辨真假

当突然牙疼时,赶紧做这3件事,帮你区分是牙病还是心脏问题:

  1. 先停活动:立刻坐下或躺下休息10分钟,看看疼痛有没有减轻;
  2. 硝酸甘油测试(需遵医嘱,禁忌症者不能用):如果之前医生开了硝酸甘油,舌下含一片,5分钟内疼痛缓解,可能是心源性的;
  3. 看“伴随症状”:有没有左侧手臂麻木、胸口像压了块石头一样闷?这些都是心绞痛的典型表现。

提醒:最新临床指南强调,50岁以上第一次出现下颌放射性疼痛的人,得先排除心血管疾病,别着急去看牙。

疼得厉害时,这样做能救命

如果怀疑是心源性牙痛,一定要按这几步来:

  1. 立刻停下所有事:坐下或半躺着休息,别让心脏再“加班”;
  2. 赶紧打120:打电话时说清楚“疑似心绞痛”,方便急救人员提前准备;
  3. 做心电图:到医院后必须做心电图——能捕捉到ST段压低等心肌缺血的信号;
  4. 动态监测:必要时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跟踪一整天的心脏情况。

现在有一种“疼痛传导路径定位法”,通过评估疼痛的传递路线,能有效降低误诊率。

日常做好5件事,防住“伪装的疼”

心源性牙痛的根源是心脏问题,日常预防得从保护心脏做起:

  • 别让脖子冻着:冬天出门围围巾,避免温差太大诱发血管痉挛;
  • 改改散步时间:把餐后散步改成餐前散步,能减少吃完饭后心肌缺血的风险;
  • 压力大时试试“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4-7-8呼吸法”),能快速缓解紧张;
  • 定期查心脏:4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运动负荷试验,看看心脏耐受力;
  • 有过病史要“盯紧”:之前犯过心源性牙痛的人,得严格做二级预防(比如遵医嘱用药、定期复查)——临床研究显示,这类人未来心梗的风险更高。

心源性牙痛是心绞痛的“伪装者”,一旦忽视可能酿成大祸。记住:突然牙疼别只盯着牙,先想想心脏;日常护好心脏,才能远离这种“要命的疼”。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