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臂扭伤看着常见,可要是处理不好,可能越拖越严重。它是肌腱被过度牵拉引起的损伤,轻的会肿、会疼,严重的还可能伴随撕脱性骨折。只有学会分阶段科学处理,才能让受伤的地方好得快。
急性期处理:冷敷不是“一直敷”
扭伤后的黄金48小时特别关键,直接影响恢复效果。这时候得赶紧用“PRICE”原则——保护、休息、冰敷、加压、抬高。冰敷要用毛巾裹着冰袋,每次别超过15分钟,每隔2小时敷一次,千万不能让冰块直接贴皮肤,不然容易冻伤。这个阶段受伤的地方代谢快,冷敷能降温,减少炎症,还能收缩血管控制肿胀。不少人觉得冰敷得敷一整天,其实过度冷敷会让血管收缩异常,反而影响恢复。
亚急性期:温敷要“讲究温度和时间”
48小时后就到了亚急性期,这时候肿慢慢消了,疼也变成酸酸胀胀的。用40℃左右的温毛巾间断热敷,每次20分钟效果最好。温敷能让毛细血管扩张,加速代谢废物排出去,但得控制好温度,别烫着。这时候可以配合做些轻柔的动作,比如手腕画圈、手指伸屈,但千万别做会疼的大动作。研究显示,适度动一动关节,能让胶原纤维排列更整齐,减少留疤。
物理治疗:专业帮忙恢复更快
等急性炎症完全消了,找专业理疗师帮忙能明显加快恢复。比如超声波治疗能穿透深层组织,促进细胞代谢;低频电刺激能调节神经传导,缓解肌肉抽筋。自己按摩要小心,最好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做,重点放松周围的肌肉,别直接按痛点。有研究发现,结合生物反馈仪器的渐进式力量训练,能让肌腱强度恢复到受伤前的95%以上。
药物使用:别自己乱选,听医生的
如果疼得睡不着,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用非甾体抗炎药,但要注意避免空腹吃。外用消肿药膏时,第一次用要先在小臂内侧试一点,看看有没有过敏反应。
康复训练:循序渐进,别着急
等完全消肿了,就进入功能恢复期,得慢慢加康复训练。第一周先做握力训练,帮着恢复身体对关节位置的感知(本体感觉);第二周加抗阻练习;第三周试着拿轻东西做关节活动训练。运动医学指南建议,恢复期间每周做3次平衡训练,比如单手撑着瑜伽球,能有效预防再次扭伤。
最后要提醒的是:要是出现一直疼得厉害、关节变形或者动不了的情况,得马上就医,排查是不是骨折或者严重韧带损伤。糖尿病、血管疾病患者或者孕妇扭伤后,别等太久,要早点去对应科室做个性化处理。
手臂扭伤虽常见,但科学处理才能少遭罪、好得快。记住分阶段来,别嫌麻烦,身体的恢复可是“急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