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都有过肚子“咕噜噜”叫的经历——可能是清晨空腹喝了水之后,可能是加班饿到肚子发慌时,甚至深夜躺着休息时,都能感觉到肠道在“咕咚咕咚”作响。这看似平常的声响,其实藏着消化系统运作的小秘密。
生理性肠鸣音:肠道在“正常工作”
正常情况下,胃肠道会通过肌肉收缩推动里面的食物、液体移动,这种运动就会发出能听到的声音。健康成年人每分钟大概会有3-5次肠鸣,声音低沉沉的,像远处的雷声。尤其是空腹时,这种声音会更明显——比如喝了300ml温水后,胃被撑满引发的规律收缩,会发出类似摇晃保温杯的声响,这都是肠道“正常工作”的表现,不用过度担心。
功能性胃肠紊乱:肠鸣变“调皮”了
如果肠鸣次数超过每分钟5次,还带着特别的声音,可能是功能性胃肠紊乱的信号,常见原因有这几个:
- 吃太急太多:暴饮暴食后,食物和气体混在一起,会发出像摇晃碳酸饮料的气泡声;
- 压力太大:压力大时肠神经会异常放电,导致肠鸣变得频繁;
- 膳食纤维不够:蔬菜、水果吃太少会改变肠道菌群,进而让肠鸣声变样。
大多数人只要调整饮食(每天吃够25-30g膳食纤维)、规律作息、适量运动,几周内就能慢慢好转。
这些异常肠鸣要警惕:可能是病理信号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 尖锐金属音:肠鸣像金属摩擦那样尖锐,可能意味着肠腔扩张,要警惕肠梗阻;
- 完全没肠鸣:肚子突然不“叫”了,可能是肠麻痹,通常还会有严重腹胀;
- 伴随危险症状:比如持续腹痛、拉血便/黑便、体重突然下降。
要是突发剧烈腹痛伴肠鸣异常,最好在48小时内做腹部影像学检查(比如立位腹平片或腹部超声)。
自己先判断:简单方法+日常养护
可以用这几个方法初步评估肠鸣是否正常:
- 记声音特点:留意是一直响还是断断续续,声音是尖的还是低的;
- 找饮食关联:记一记吃了什么之后会犯病,排查乳糖不耐受之类的诱因;
- 突发腹痛怎么办:突然腹痛时先别吃别喝,蜷着腿躺着休息。
日常养护要注意这几点:- 喝水慢一点:小口多次喝,每次别超过150ml,别喝冰水;
- 吃饭嚼够数:每口饭嚼20次以上,吃完稍微动一动帮肠胃消化;
- 肚子要保暖:别让腹部温度低于26℃,冷到了容易引发肠痉挛。
如果异常肠鸣持续超过2周,或者还有发烧、吐血/拉血、体重明显下降的情况,一定要赶紧去消化内科就诊。其实只要科学认识肠鸣、规范检查,大多数胃肠问题都能有效改善——肠道的“小情绪”,早关注早调整就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