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踝扭伤别乱动!科学处理三步走避免二次伤害!

健康科普 / 应急与处理2025-09-16 13:03:19 - 阅读时长4分钟 - 1514字
从冷敷技巧到支具选择,详解脚踝扭伤后如何正确制动以加速康复,避免二次损伤,涵盖急性期处理、康复锻炼和就医判断标准,提供可落地的家庭护理方案。
脚踝扭伤制动原则冷敷技巧支具选择康复锻炼韧带修复肿胀处理运动防护骨科急诊家庭护理
脚踝扭伤别乱动!科学处理三步走避免二次伤害!

脚踝扭伤是大家常遇到的运动损伤,处理对了才能好得快、不留下后遗症。急性期先做好“制动”(不让脚踝乱动)是关键,既能减少组织进一步受伤,也为之后的康复打基础。下面从几个方面讲讲脚踝扭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

扭伤后立即制动:别让脚踝再“作妖”

踝关节靠好几组韧带维持稳定,扭伤后韧带可能出现部分撕裂甚至完全断裂。研究发现,受伤后马上限制脚踝活动,能减少出血和肿胀,帮组织尽快修复。具体要这么做:

  • 别让脚踝乱晃:用弹性绷带缠上或者戴护踝,固定住踝关节,避免歪来歪去加重损伤;
  • 别踩地:尽量不让伤脚承重,必要时用拐杖帮忙走路;
  • 躺对姿势:躺着的时候让脚踝保持正中间的位置(中立位),减少韧带的拉扯。

冷敷要“讲规矩”:别冻着也别敷太久

冷敷能收缩血管、减少出血,还能缓解疼痛,但得用对方法:

  • 时间要控好:每次敷15分钟就行,隔2小时再敷一次,别贪多冻着皮肤;
  • 介质要裹毛巾:用冷水袋或者冰袋,裹层毛巾再敷,别直接把冰块贴在皮肤上;
  • 特殊人群注意:糖尿病患者、手脚血液循环不好的人,要缩短冷敷时间,比如敷10分钟歇10分钟,避免冻伤。

支具怎么选?看扭伤程度来

支具的固定强度要匹配扭伤轻重:

  • 轻度扭伤:选带加压带的软护踝,支撑轻,还能让脚踝稍微动一动;
  • 中重度扭伤:用带可调节支架的硬支具,能固定脚踝里的距骨,不让它乱晃,帮韧带愈合;
  • 测试合不合适:戴好转圈脚试试踮脚,如果感觉脚踝被稳稳托住,不怎么疼,说明支具选对了。

抬高伤脚:不是随便垫个枕头就行

抬高伤脚能促进静脉回流,减轻肿胀,关键要“抬对角度”:

  • 高度要够:伤脚得抬到比心脏高5-8厘米的位置(大概是躺着时,小腿下垫个枕头的高度);
  • 角度要准:脚踝保持15°背屈(脚尖往上勾一点),膝盖稍微弯15°,让肌肉放松;
  • 时间要够:每天累计抬6-8小时,晚上睡觉也尽量保持这个姿势,别随便把脚放下来。

康复锻炼:慢慢来,别着急“练猛了”

康复锻炼要等急性期过了(一般72小时后)再开始,遵循“循序渐进”原则:

  • 早期轻动作:先做足趾屈伸(动脚趾)、踝泵运动(脚往上勾再往下踩),每天3组,每组5-10次,练肌肉力量;
  • 中期练灵活:肿消了之后,试试“画字母”——用脚趾在空中写英文字母,慢慢增加难度,练关节灵活度;
  • 疼了就停下:如果锻炼时疼得厉害(比如疼到忍不住要皱眉头,VAS评分超过3分),就先暂停,接着养,别硬撑。

这些情况要赶紧去医院,别扛

在家护理时,出现以下情况,说明问题可能很严重,得立即去医院:

  1. 完全动不了:脚踝根本不能踩地,或者活动范围特别小;
  2. 肿得离谱:肿胀超过脚背,或者瘀青(青紫色的斑)越散越大;
  3. 神经症状:一直麻、刺痛,或者脚尖感觉“木木的”“不对劲”;
  4. 听到“啪”声:扭伤时听到明显的“啪”声,可能韧带完全断裂了,得做MRI(磁共振)检查确诊。

预防再扭伤:强化脚踝“感知力”

脚踝扭伤后,韧带的“本体感觉”(关节自己知道位置的能力)会下降,容易再扭,得做好这几点:

  • 平衡训练:单脚站立,先睁眼练,再闭眼练,慢慢延长到每次30秒,强化平衡感;
  • 选对鞋:穿鞋底硬度≥65A的鞋子(大概是能稍微弯曲但不容易变形的硬度),要有足弓支撑,减少脚踝的“代偿”(不用脚踝过度用力);
  • 运动防护:剧烈运动前戴脚踝固定带,尤其是在不平坦的场地(比如山路、操场跑道边)活动时,能有效减少扭伤风险。

脚踝扭伤的处理要“分阶段”:急性期先固定、冷敷、抬高;康复期慢慢练;好了之后要预防再扭。按科学方法来,能减少并发症,尽快恢复正常活动,别等扭成“习惯性扭伤”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