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被撞、挤或者扭到后,先搞清楚是骨折还是单纯软组织伤,对后续恢复特别重要。其实通过一些简单的观察和测试,我们自己也能先初步判断,但最终还是要靠医生确诊。
一、看肿胀的样子
如果是软组织损伤,肿胀通常是均匀的,皮肤纹理还在;但骨折的肿胀多是“鼓包”样的局限性隆起,皮肤褶皱会消失。
咱们可以用“三点对比法”——拿受伤的手指和没受伤的那边(健侧)对应位置比粗细,如果某一个点比健侧宽超过1.5厘米,就得小心可能骨折了。
二、看淤血的特点
骨折的皮下出血有特点:常从指腹往手背方向蔓延,形成条状淤血带。
还有个“透光检查法”——暗室里用强光从指尖往指根照,骨折的地方会有不规则的光斑缺一块。另外要注意伤后72小时内的淤血变化,如果淤血一直在扩大,可能是还在出血,得赶紧去医院。
三、看手指有没有变形
正常手指侧面看是一条直线,骨折会导致手指成角(超过10度)或者像“阶梯”一样不平。
试试“笔直测试”:拿铅笔顺着指骨轴线放,如果铅笔不能贴紧整个手指,出现“双平面”接触不上的情况,可能是骨折。另外,如果指甲床有纵向裂纹,或者甲下血肿超过指甲面积的一半,指骨远端骨折的概率会高80%。
四、试试手指能不能动
依次试试掌指关节(手指和手掌连接的关节)弯直、指间关节屈曲,还有往侧边掰的情况:
- 完全骨折的话,会有某个方向自己动不了,但别人帮着动的时候,会感觉到异常的活动(比如不该动的地方动了);
- 如果相邻手指也跟着出现异常,可能是韧带也伤了。
五、影像学检查要注意啥
去医院做X线要拍正位、侧位和斜位,必要时还要和健侧对比着拍。如果是关节内骨折,可能需要做CT三维重建看得更清楚。另外,有些“应力性骨折”(比如长期反复受力导致的小骨折),伤后10-14天再复查X线,因为那时候骨痂长出来了,更容易发现。
六、受伤后先这么应急处理
临时固定要记住5点:
① 用硬东西当夹板(比如小木板、硬纸板),别用软的;
② 固定范围要超过腕掌关节,别只固定受伤的手指,不然不稳定;
③ 让指间关节保持能活动的“功能位”(比如半握拳的样子);
④ 冰敷的时候用毛巾裹着冰袋,别直接敷皮肤,避免冻伤;
⑤ 把受伤的手抬到比心脏高的位置(比如用枕头垫着),能帮助消肿。
千万不要自己试着复位! 乱掰可能会伤到血管和神经。
七、康复要慢慢来
遵循“渐进式”原则:
- 急性期(0-7天):主要是消肿,别乱活动;
- 亚急性期(8-21天):开始练关节活动度(比如慢慢弯直手指);
- 恢复期(22天以后):加肌力训练(比如用弹力带套在指尖,做对抗性的外展练习,每天3组,每组10次)。
八、要警惕这些并发症
伤后要盯着三个问题:
- 关节僵硬——早上起来手指僵超过30分钟,掰的时候疼;
-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一直有烧灼样痛,皮肤变干、变色(比如变白或变紫);
- 骨不连——伤后6周拍X线,还没看到骨痂长出来(骨痂是骨头愈合的“结痂”)。
另外,注意指甲的生长情况,如果甲床伤了,可能会影响指骨远端愈合。
其实掌握这些方法,能帮我们初步判断骨折风险,但重点提醒:只要怀疑骨折,一定要赶紧去医院!专业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做检查(比如X线、CT),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千万别自己瞎处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