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发炎是很常见的口腔问题,不少人都会纠结到底要“保牙”还是“拔牙”。其实现在牙科有明确的治疗标准,我们可以从专业角度讲清楚两种选择的逻辑。
当“保牙”成为首选方案
当龋齿烂到牙髓(牙神经)或者根尖周围发炎时,能不能保牙主要看牙齿本身还能不能修复。如果拍X光片发现牙根周围的骨头吸收没超过牙根长度的1/3,而且牙冠剩下的部分足够支撑后续修复,那根管治疗就是好选择。医生会用显微根管技术彻底清掉感染的牙神经,再用和身体相容的材料把根管填严实。规范治疗后的成功率能达到85%以上,一般需要2-4次就诊,每次间隔7-14天。要注意的是,根管治疗后一定要按医生要求做好护理。
拔牙的临床指征解析
如果龋齿烂得太厉害,牙冠烂掉超过2/3变成残冠,或者牙根断了没法修复,那就得拔牙了。特别要注意,要是正处于急性炎症期(比如疼得厉害、脸肿了),可不能马上拔牙。这时候得先做开髓引流或者切开排脓,再配合抗生素控制感染,一定要按医生要求用消炎药。等急性症状消退后(通常7-10天)再拔牙。如果有糖尿病这类全身疾病,医生还得仔细评估术后感染的风险。
专业决策的三大评估维度
- 影像学评估:用三维锥形束CT精确测牙根吸收的程度,看看根尖的病变范围有多大;
- 牙体固位评估:检查剩下的牙齿组织够不够结实,能不能撑住后续的修复体(比如牙冠);
- 患者依从性评估:得考虑患者有没有时间、经济上能不能承受,还有后续能不能做好维护。
现代牙科的治疗新趋势
随着再生牙科技术发展,就算得拔牙,也能用牙槽窝保存技术保留牙槽骨的量,为之后种牙打基础。要是根管治疗失败了,还能做显微根尖外科手术,成功率能到90%。这些新技术让“尽可能保留天然牙”变得更可能了。
紧急处理的正确姿势
当突发剧烈牙痛时,建议按以下步骤做:
- 赶紧用0.12%氯己定含漱液漱口,次数得按医生说的来;
- 别用疼的那侧嚼东西,保持口腔干净;
- 可以吃布洛芬这类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但一定要听医生的;
- 24小时内去看牙医做专业评估。
要特别提醒的是,自己用药或者随便处理都只能临时缓解,及时去医院才是根本办法。临床数据显示,发病后48小时内就诊的患者,保牙成功的概率比延迟就诊的人高37%。
现在牙科有很多先进技术能帮着救牙,但更重要的是定期查牙(建议每6-12个月一次),这才是预防龋齿变严重的关键。早发现早处理,就能避免走到根管治疗或拔牙那一步。记住,牙齿健康得主动管,不能等出问题了才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