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岁萌娃牙齿"烂光光"?这锅该背的可不止糖果!

健康科普 / 防患于未然2025-11-16 09:54:4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320字
深度解析儿童龋齿成因,提供家庭可操作的防护方案,从饮食管理到刷牙技巧全维度指导,揭秘乳牙护理的五大认知误区,帮助家长建立科学护齿体系。
儿童龋齿乳牙护理口腔卫生甜食管理牙科治疗饮食习惯含氟产品牙齿矿化牙菌斑定期检查
三岁萌娃牙齿"烂光光"?这锅该背的可不止糖果!

“妈妈你看,我的小熊饼干在牙齿上搭房子!”三岁萌娃的童言童语里,可能藏着乳牙正在被蛀的信号。我国5岁以下孩子中,超过7成有龋齿——这些“烂掉的小乳牙”,背后的健康问题比糖果复杂多了。

龋齿形成的“三重奏”

1. 细菌的“酸魔法”
口腔里的变形链球菌会把吃进去的糖、淀粉变成酸,这些酸会慢慢腐蚀乳牙表面的釉质。其实淀粉类食物(比如馒头、饼干)和糖一样容易致龋,它们的伤害会慢慢积累。

2. 乳牙本身“不抗造”
乳牙的釉质只有恒牙的1/3厚,牙齿里的矿物质排列得比较松;而且乳牙靠近牙龈的地方形状特殊,容易塞食物残渣,给细菌繁殖留了“温床”。

3. 唾液“保护力”夜间减弱
晚上唾液分泌少,牙齿长时间泡在酸性环境里,里面的矿物质会更快流失,蛀牙就更容易找上门。

临床干预的循证选择

当蛀牙烂到牙本质(牙齿里面较软的部分)时,得赶紧去医院治:

  • 树脂补牙:用流动树脂补小蛀牙,适合早期轻微的龋坏;
  • 预成冠修复:如果蛀牙烂得比较大,就给牙齿套个小牙冠,恢复牙齿的形状和功能;
  • 根管治疗:要是蛀牙伤到了牙根,得用专门的材料填充牙根里的感染部位,还要检查恒牙胚的发育情况。

要是不及时治,孩子会疼得吃不下东西,时间长了只用一边嚼东西,还会影响脸和下巴的发育。

家庭防护的科学体系

1. 吃对了,能防蛀

  • 零食别吃超过15分钟,减少牙齿泡在酸里的时间;
  • 多吃奶酪、坚果这类有点粗糙的食物,能帮牙齿“自洁”;
  • 尽量把吃的时间集中(比如上午、下午各一次加餐),别断断续续吃,不然牙齿一直处于酸性环境里。

2. 刷牙要“讲规矩”

  • 每天四个时间点得刷牙:早上起床、吃完饭、吃加餐之后,还有睡前;
  • 用电动牙刷,晚上还要用牙线,每天认真刷三次;
  • 用计时器算时间,每次刷够2分钟,每个牙面(里面、外面、咬合面)都要刷到。

3. 氟化物要“用对量”
3岁以上可以用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的用量要注意:3岁以内用米粒大的一点,3到6岁用豌豆大的。研究发现,同时用氟化物和木糖醇,防蛀效果更好。

认知误区的科学澄清

误区1:乳牙迟早要换,不用治
其实乳牙烂了会影响恒牙的发育(比如恒牙表面的釉质会不好),严重的还会引发牙龈脓肿,甚至全身感染。

误区2:电动牙刷不安全
只要正确用(比如选儿童专用的软毛刷头、调低震动强度),儿童电动牙刷比手动牙刷刷得更干净,能更好清除牙菌斑。

误区3:窝沟封闭只给恒牙做
乳磨牙(后面的大牙)做窝沟封闭能大大减少蛀牙,建议牙齿刚长全的6个月内做(一般3-4岁做乳磨牙)。

误区4:果味牙膏孩子更爱用,没关系
果味牙膏会强化孩子对甜味的偏好,反而可能让他们更爱吃糖;最好选没有甜味的儿童牙膏。

误区5:没疼就不用看牙医
等孩子喊疼,蛀牙已经烂得比较深了。定期做口腔检查(比如每3-6个月一次),能早发现牙齿“脱矿”(就是刚开始坏的阶段),这时候用氟化物涂擦就能治好,不用补牙。

乳牙是孩子的“第一副牙齿”,不仅管着吃饭、说话,还为恒牙占位置。从日常的一口饭、一次刷牙,到定期去看牙医,每一步都要“精准”,才能帮孩子守住乳牙健康,为未来的好牙齿打基础。

大健康
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