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护理五维度方案:改善率提升技巧

健康科普 / 治疗与康复2025-09-04 08:17:05 - 阅读时长4分钟 - 1632字
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五大核心措施,涵盖氧疗管理、气道维护、用药观察、病情监测及生活指导,提供科学实用的护理方案,帮助患者改善通气功能、预防并发症,内容符合最新临床护理指南。
呼吸衰竭氧疗护理排痰护理病情监测康复指导
呼吸衰竭护理五维度方案:改善率提升技巧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需要系统化管理,结合医学证据和临床实际经验,重点从几个方面做好规范护理。

氧疗管理的注意要点

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得用低流量(1-2升/分钟)、低浓度(25%-29%)的持续吸氧方法,让动脉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就行。这样能避免高浓度氧反而让呼吸中枢变“懒”,还要用湿化装置,让吸进去的气体湿度在60%-70%,别太干。要是患者呼吸节奏乱了或者意识模糊,得马上查血气分析,重点看动脉血里二氧化碳的压力有没有变化。

气道管理的三步法

气道管理分阶梯进行:

  1. 基础排痰方法:意识清醒的患者,可以试试体位引流加叩背排痰,每天做3-4次,每次10-15分钟。做的时候让患者头低一点,气管开口的位置比头高,靠重力把痰液引出来。要是痰液太黏,还可以配合雾化吸入稀释一下。
  2. 药物辅助:可以通过雾化吸入帮助扩张气道、稀释痰液,注意不同药物使用间隔要在30分钟以上。
  3. 人工气道护理:如果插了人工气道(比如气管插管),要用密闭式吸痰,气囊的压力要保持在25-30厘米水柱。每天都要检查呼吸机的管路,一定要无菌操作,避免染上呼吸机相关的肺炎。

药物治疗的监护重点

药物治疗期间要做好监护:抗感染药要按时用,别漏了,不然药效不稳定影响效果;用呼吸兴奋剂得慢慢输,根据患者呼吸快慢调整速度;镇静药只有用呼吸机的患者实在需要时才用,要保持镇静程度刚好——不太深(不会叫不醒)也不太浅(不会烦躁),一般用RASS评分指导,维持在-2到0分之间就行。

多方面的病情监测

要每小时监测一次,做好动态记录:

  • 意识和神经状态:用GCS评分看看患者意识清不清楚,重点看瞳孔对光有没有反应,手脚活动是不是协调。
  • 呼吸情况:要记呼吸的频率、节奏,还有有没有用到肩膀这些辅助呼吸肌(比如肩膀一耸一耸的)。要是呼吸超过35次/分钟或者少于8次/分钟,得马上处理。
  • 循环功能:一直连着心电监护,要是心率老超过120次/分钟,或者平均动脉压低于65mmHg,还得查中心静脉压。
  • 代谢状态:每4小时记一次出入量(比如喝了多少水、尿了多少),还要查电解质和乳酸,警惕多器官功能出问题。

循序渐进的康复训练

得制定个人专属的康复计划,分阶段来:

  1. 呼吸肌训练:可以练缩唇呼吸(吸气和呼气的时间比是1:2,比如吸1秒、呼2秒)加腹式呼吸,每天做3组,每组10次。
  2. 体能恢复:先从床上的被动运动开始(比如家属帮着活动手脚),每天2次,每次10分钟;慢慢能坐起来了,就先在床边坐5分钟,之后再逐渐增加时间。
  3. 增强免疫力:多吃点蛋白质,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比如体重50公斤,每天吃60-75克蛋白质);打季节性流感疫苗,平时做好呼吸道防护,比如戴口罩。

营养支持的饮食注意

遵循“三高三低”的营养原则:

  • 每天总热量要够,每公斤体重吃25-30大卡,分好几次少量吃,别一次吃太多。
  • 流质食物的黏度要刚好(50-300毫帕·秒),温度在38-40℃,别太烫也别太凉。
  • 盐要少吃:没有水肿的每天不超过5克(大概一啤酒瓶盖),有心功能不好的每天不超过2克。
  • 还要补点维生素A(每天1000微克)、维生素C(每天100毫克)和锌(每天15毫克),帮助恢复。

环境管理的安全要求

病房环境得做好这些:

  1. 空气质量:病房里二氧化碳浓度别超过800ppm,最好用医用级的空气净化器。
  2. 温湿度:室温维持在22-25℃,湿度50%-70%,舒服就行。
  3. 感染防控:要做好接触隔离,医疗用品每人用自己的,别混用。
  4. 安全防护:病房里不能用明火和电热设备,得装一氧化碳报警器,防止中毒。
  5. 卫生清洁:每天用湿抹布擦桌子、地面,每周换一次床品,用60℃以上的水清洗。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得靠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一起配合,用系统化的护理方法,能让患者呼吸功能改善率提高35%,平均少住4.2天院。护理人员得会做呼吸力学监测、人工气道管理这些关键事儿,还得关注患者的心情,指导家属怎么在家护理,建立全方位的康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