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的发展往往藏得很深,刚开始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咳嗽之类的呼吸道感染很像,不少人没当回事。有临床数据显示,大约60%的患者因为没及时发现病情加重的信号,耽误了治疗。要是没控制好,它可能引发全身炎症反应,甚至连累心脏、肾脏等多个器官出问题。
诊断标准怎么看
根据《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指南》,判断重症肺炎主要看两类指标:
- 核心重症指标(只要符合其中一项,就算重症):
- 收缩压降到90mmHg以下,得靠药物才能维持正常血压;
- 需要用呼吸机帮忙呼吸超过2天;
- 动脉血里的乳酸浓度一直超过3mmol/L。
- 辅助评估指标(符合3项就要警惕重症):
- 每分钟呼吸超过30次;
- 血液氧气交换能力差,氧合指数(PaO₂/FiO₂)低于250mmHg;
- 白细胞数量要么低于4×10⁹/L,要么超过30×10⁹/L;
- 血里的尿素氮超过7mmol/L;
- 精神状态变了,比如老想睡、说胡话。 现在研究发现,同时查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这两个指标,能更准地早期识别重症肺炎,但得结合病人的症状、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只看数值。
治疗分哪几个阶段
医生治疗重症肺炎一般分三个阶段:
- 急性期(1-2周):
- 先用能覆盖常见致病菌的药物抗感染;
- 重症病人每天用肺部超声检查肺部情况;
- 用呼吸机的病人,每天试试能不能暂时脱离呼吸机,慢慢锻炼自主呼吸。
- 巩固期(2-3周):
- 等培养出具体的致病菌后,调整用药;
- 开始慢慢练呼吸功能,比如深呼吸、缩唇呼吸;
- 保证每天吃够身体需要的热量,别让营养跟不上。
- 恢复期(3-6个月):
- 用高分辨率CT检查有没有肺纤维化(肺部变硬的情况);
- 分阶段做肺功能康复训练,从轻松的开始,慢慢加量;
- 要是需要调节免疫力,得听医生的,不能自己乱用药。 如果感染的是耐药的病菌(比如对抗生素不敏感的细菌),治疗时间可能更长,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制定专属方案。
康复要做好这5点
重症肺炎好了之后,康复得科学,主要抓5个关键:
- 呼吸训练不能少:
- 基础的腹式呼吸:每天做3组,每组5次,慢慢把呼吸变深变匀;
- 进阶的可以用阻力训练器(比如专门练呼吸的小仪器),改善肺活量;
- 排痰有困难的话,找物理治疗师帮忙,教你怎么有效排痰。
- 营养得跟上:
- 每天每公斤体重吃1.2-1.5克蛋白质(比如60公斤的人,每天吃72-90克蛋白质,相当于1两多瘦肉加1个鸡蛋加一杯牛奶);
- 补充点ω-3脂肪酸(比如深海鱼、亚麻籽里的成分),帮助减轻炎症;
- 定期查维生素D,尽量让它超过30ng/mL,不够的话可以通过晒太阳或补充剂补(听医生的)。
- 免疫力要调好:
- 每天睡够7-8小时,别熬夜;
- 每周做3次适度运动,比如快走、打太极拳,每次20-30分钟,别累着;
- 可以吃点益生菌,调节肠道里的菌群,帮着提高免疫力。
- 环境要注意防护:
- 空气不好(比如雾霾天)的时候,戴防颗粒物的口罩;
- 家里湿度保持在40%-60%,太干或太潮都不好;
- 流感季节别去人多的地方,比如商场、医院,避免再感染。
- 定期随访别忘:
-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要复查CT或胸片,看看肺部恢复情况;
- 定期做肺功能检测,比如吹肺活量仪,了解肺的功能有没有进步;
- 还要跟踪查CRP、PCT这些炎症指标,要是又升高了,得赶紧找医生。
这些误区要避开
- 别擅自停药:就算症状减轻了,也得按医生说的疗程吃药,不然病情容易反复,甚至更严重;
- 蛋白质不是吃越多越好:吃蛋白质得配合运动,比如练完呼吸或快走后吃点蛋白质,才能更好被身体利用,不然可能加重肾脏负担;
- 恢复期运动要先评估:不是所有人都能马上开始运动,得让医生或康复治疗师先看看,比如肺功能怎么样、有没有胸闷气短,再决定练什么、练多久;
- 空气净化器要维护:家里用空气净化器的话,要定期换滤芯,不然攒了一堆脏东西,反而会污染空气。
现在医学有哪些新进展
现在医生和科学家们在研究这些方向,说不定以后能帮到更多患者:
- 更快查致病菌:用多重PCR技术,能一次性查多种细菌、病毒,不用等好几天才出结果;
- 新的免疫治疗:找能调节细胞因子(炎症相关的物质)的药物,比如细胞因子拮抗剂,帮着控制全身炎症;
- 更好的呼吸支持:比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相当于“人工肺”,能帮重症患者暂时替代肺的功能,争取治疗时间;
- 便携的监测设备:比如能随身带的血氧仪、肺功能监测仪,患者自己就能在家测,方便跟踪恢复情况。
总的来说,重症肺炎虽然来势汹汹,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再加上科学的康复管理,大部分患者能慢慢恢复肺功能,回到正常生活。关键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变化,比如咳嗽加重、呼吸变快、胸口闷得慌,赶紧找医生;治疗和康复都得听专业人士的,别信偏方;日常做好防护,比如戴口罩、少去人多的地方,才能避免再次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