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最近发表在《妇产科》杂志上的研究表明,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与盆腔器官脱垂(POP)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凸显了中心性肥胖作为关键风险因素的作用。研究人员发现,腰高比为0.5或更高以及体重指数(BMI)为25或以上的人群,患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显著增加。
盆腔器官脱垂是指盆底肌肉和组织变弱,导致盆腔器官下降至阴道内或外的情况。这一状况通常与分娩、衰老和激素变化等因素相关,但体重和脂肪分布的作用一直是研究的重点领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妇科的吴桂珠及其同事旨在探讨中心性肥胖和总体肥胖的综合测量与盆腔器官脱垂风险之间的关系。
为开展此项研究,研究人员分析了2006年至2010年间英国生物样本库中251,143名年龄在39至71岁之间、入组时无盆腔器官脱垂病史的参与者的数据。他们着重收集了这些参与者的腰高比和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为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随访至2022年12月19日,通过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 - 10)代码和医疗记录中的手术程序代码确定新发盆腔器官脱垂病例。
为评估肥胖指标与盆腔器官脱垂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研究人员使用了Cox比例风险模型,还计算了人群归因分数,以确定可归因于肥胖相关指标的盆腔器官脱垂病例比例。
研究结果如下:
- 在中位随访13.8年后,共记录9,781例盆腔器官脱垂病例。
- 中心性肥胖(腰高比≥0.5),无论BMI如何,与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增加48%相关(风险比[HR] 1.48),约占所有盆腔器官脱垂病例的21.7%。
- 体重超重但无中心性肥胖(BMI 25 - 29.9且腰高比<0.5)的人群患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增加了23%(HR 1.23),占所有病例的2.0%。
- 与60岁及以上人群相比,60岁以下人群因中心性肥胖导致的盆腔器官脱垂风险增加了57%,而60岁及以上人群的风险增加了39%。
- 根据子宫切除史的不同,无子宫切除史的女性因中心性肥胖导致的风险增加了54%,而有子宫切除史的女性风险增加了27%。
研究结果表明,腹部脂肪过多的中心性肥胖人群患盆腔器官脱垂的风险更高,尤其是60岁以下或无子宫切除史的女性。此外,体重超重但无中心性肥胖的女性也面临更高的盆腔器官脱垂风险。
“我们发现结合腰高比和BMI可以更精确地区分不同盆腔器官脱垂风险的个体。在同一BMI类别中,腰高比可能存在差异,较高的腰高比与较高的盆腔器官脱垂风险相关,”研究人员写道。
他们强调,仅依赖单一肥胖指标是不够的,这种综合方法可以比单独使用任一指标识别更多高风险个体。
参考文献: Si, Keyi 博士;Yang, Yingying 博士;Liu, Qianqian 医学博士;Wang, Qin 公共卫生硕士;Yin, Shaohua 博士;Dai, Qingqiang 医学博士;Yao, Yuting 医学博士;Yuan, Lei 公共卫生硕士;Wu, Guizhu 博士。中心性肥胖和总体肥胖指标与盆腔器官脱垂的关系。《妇产科》:10.1097/AOG.0000000000005758,2024年10月24日。DOI:10.1097/AOG.000000000000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