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近期,江苏连云港唐女士网购号称“巴氏杀菌”的现挤羊初乳饮用后,感染布鲁氏菌病。产品实际未经杀菌且无生产标识,商家虚假宣传。布病被农业农村部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国家卫健委列为乙类传染病,此次事件暴露出生鲜奶行业监管与消费认知的漏洞。
生鲜奶含致命菌,煮沸就能安全吗?
布鲁氏菌属革兰氏阴性菌,致病性强,能通过破损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人体,引发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肝脾肿大、神经损伤。感染布病的牛羊乳汁中会携带活菌,挤奶时若容器、环境或人员未消毒,细菌就会通过乳汁传播。而且生鲜奶还可能被结核分枝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污染,引发腹泻或更严重感染。虽然布鲁氏菌对热敏感,需在60℃以上持续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1分钟以上才能灭活,但家庭煮沸时可能因未搅拌导致局部未达灭菌温度,存在残留风险。
现挤生鲜奶,真是“营养更佳”?
部分消费者认为现挤生鲜奶奶皮厚、口感浓郁,“营养更佳”,其实它的营养成分与正规巴氏奶并无差异。未经杀菌的生鲜奶乳脂肪球大,易在储存中滋生细菌,网购运输中温度波动会加剧腐败风险,增加食源性疾病概率。
现挤鲜奶乱象丛生,监管与认知漏洞咋补?
商家常以“无添加”“天然营养”等话术吸引消费者,还伪造“巴氏杀菌”标签,部分商家展示无包装鲜奶照片,暗示“原生态”,规避质检要求。而且农业农村部规定生鲜乳需经收购站检测后运输加工,但个体散户通过网购直接销售绕过监管,平台也未核实商家资质。消费者方面,部分人认为“煮沸=绝对安全”,却没考虑到家庭操作难以精准控制温度与时间,羊初乳等高营养乳液还可能因粘稠度导致灭菌不彻底。同时,城市消费者缺乏接触病畜机会,误判风险来源,只关注“新鲜度”而忽视检疫必要性。
喝鲜奶想安全,这些攻略要记牢!
消费者选购时要选择标有生产日期、厂家信息及“巴氏杀菌”“灭菌”标识的乳制品,拒绝无包装、无检疫证明的现挤奶。若饮用生鲜奶,需严格煮沸至沸腾并持续3分钟以上,煮后立即饮用或冷藏(4℃以下保存不超过24小时)。出现持续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时,要主动告知医生接触生鲜奶史,以便早期诊断布病。行业与监管方面,要完善网络销售法规,禁止未经杀菌的生鲜奶通过电商平台直接销售,要求商家上传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及杀菌工艺记录;加强养殖端管控,对散养户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筛查,建立牛羊健康档案,禁止感染牲畜的乳品流入市场;通过社区宣传、短视频平台科普布鲁氏菌病危害,推广“生鲜奶≠安全奶”的认知。 提升风险意识、加强监管、科学消费,才能守护乳制品消费安全防线。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本页内容撰写过程部分涉及AI生成(包括且不限于题材,素材,提纲的搜集与整理),请注意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