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和板栗混吃可能致胃结石,这些要注意

国内资讯 / 热点新闻责任编辑:王雅慧2024-11-11 11:35:29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94字
山楂和板栗同时食用可能导致胃结石,了解食物成分及相互作用原理有助于预防。
胃结石鞣酸植物蛋白胃动力饮食习惯
山楂和板栗混吃可能致胃结石,这些要注意

秋冬季来临,又到了吃糖炒栗子的时候。走在路上来一份热气腾腾的糖炒栗子,再加上酸酸甜甜的山楂,是多少人的心头爱呢?但其实,这两者一起吃可能存在健康风险。在杭州、武汉、浙江等地,均出现过因同时大量食用山楂和板栗而导致胃结石的病例。

山楂和板栗的成分及反应原理

山楂含有鞣酸和果胶。鞣酸具有一定的收敛性,果胶类似于一种黏合剂。板栗富含植物蛋白和膳食纤维,植物蛋白是身体所需营养成分,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蠕动。当山楂和板栗同时进入胃中,在胃酸作用下,鞣酸会与板栗中的植物蛋白结合,形成鞣酸蛋白沉淀物。此沉淀物会与山楂中的果胶以及板栗中的膳食纤维等食物残渣聚集,如同滚雪球般越积越多,最终可能形成胃结石。尤其是胃动力不足或本身患有胃部疾病的人,胃排空慢,沉淀物停留时间长,更易形成胃结石。

其他有类似风险的食物组合

除了山楂和板栗一起吃有健康风险之外,还有以下几种常见食物组合不建议一起吃。

  • 柿子和螃蟹。柿子含鞣酸,螃蟹为高蛋白食物。两者一起吃时,鞣酸与螃蟹中的蛋白相遇,可能形成不易消化的物质,有产生结石的风险。
  • 黑枣和牛奶。黑枣的某些成分与牛奶中的蛋白结合,可能在胃里造成消化负担,严重时可能形成结石样物质。
  • 菠菜和豆腐。菠菜含有草酸,豆腐富含钙,草酸和钙易结合成草酸钙。草酸钙若不能及时排出体内,可能在泌尿系统形成结石,这也是食物成分相互作用带来的健康风险。

判断胃肠功能是否正常的方法

像胃结石这种胃部疾病,我们该如何判断自己是否有肠胃问题?

  • 观察排便情况
    • 若每天规律排便,且大便形状正常,既不干结也非稀水样便,胃肠功能可能正常。
    • 若经常便秘,数天才排便一次,或大便干结如羊粪球,可能胃肠蠕动存在问题。
    • 若一天多次排便且大便不成形,也可能是胃肠功能不佳的表现。
  • 看进食后的反应
    • 正常情况下,用餐后不会有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适。若每次饭后都腹胀难受或隐痛,胃肠功能可能欠佳。
    • 若吃一点东西就饱,或很快又饿,也可能是胃肠功能异常的信号。
  • 注意胃部的感觉
    • 健康的胃一般不会经常烧心、反酸。若经常烧心、胃酸上涌或老是打嗝,可能胃部功能不正常。

如何预防胃结石

  • 饮食方面要注意
    • 避免空腹进食柿子、山楂等含有大量鞣酸的食物,也要避免以上提到的几种食物组合,如柿子和螃蟹,菠菜和豆腐等。
    • 控制高钙食物和富含草酸食物的摄入,因为草酸和钙在胃中结合时容易形成草酸钙结石。
    • 保持饮食均衡。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促进肠胃蠕动,减少食物在胃里的时间,降低发生胃结石的概率。
  • 特殊人群的注意事项
    • 老年人胃肠功能较弱,消化能力下降,要控制食物摄入。
    • 儿童的消化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对一些食物消化有限,因此家长也要控制孩子对此类易形成结石类食物的摄入。
    • 患有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的人,胃部黏膜已受损,可能加重胃部负担,尽量不要吃,更不要空腹吃。

综上所述,山楂和板栗一起吃存在形成胃结石的风险,尽管这种风险总体较低,但不可轻视,我们需要了解食物成分及其相互反应原理,知晓其他类似风险的食物组合,学会判断自身胃肠功能状况,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如此才能有效预防胃结石的形成,维护胃肠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