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5日消息,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有重大发现:肠道益生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可显著增强人体对流感和其他病毒感染的免疫力。这一研究揭示了肠道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的紧密联系,还为公众提供了通过日常饮食和运动提升免疫力的新途径。
肠道微生物群与免疫系统如何“协作”
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研究指出,肠道微生物群在增强免疫系统对抗病毒方面作用重大。肠道益生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具有免疫调节特性,像忠诚“卫士”般帮呼吸道细胞抵抗病毒入侵。
研究显示,流感患者体内缺乏能产生SCFAs的肠道细菌,这表明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对维持强大免疫功能至关重要。此外,SCFAs不仅能降低病毒载量,还可增强疫苗效力,减少病毒感染后的严重并发症。
研究团队解释,SCFAs如同聪明“指挥官”,通过激活T细胞和巨噬细胞等特定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病毒的防御能力,还能巧妙调节炎症反应,防止过度免疫应答损伤身体组织。
提升免疫力的有效“法宝”
研究表明,提高体内SCFAs水平,关键在于保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陈基湘教授表示,有两大“法宝”助力:一是摄入充足膳食纤维,二是保持适量运动。
膳食纤维是肠道益生菌的“美味佳肴”,全谷物、蔬菜、水果和豆类等富含纤维的食物,都是肠道益生菌的“最爱”。多吃这些食物,可为肠道益生菌提供充足“粮草”,促进其生长,增加SCFAs生成。另外,适量运动为肠道健康注入活力,让肠道更“活跃”,进而增强免疫力。
值得注意的是,合成SCFAs效果尚不明确,而天然来源的SCFAs已被证有显著免疫调节作用。所以,建议公众优先通过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提升免疫力,而非依赖补充剂等人工手段。
实际应用案例及效果
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SIM01合生元配方,是改善肠道微生物群的“得力助手”。去年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的大规模、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显示,使用该配方显著增加了康复的COVID - 19患者体内能产生SCFAs的肠道细菌数量。
研究共同第一作者刘艾莉博士称,许多在流感患者肠道中缺乏的益生菌,在接受SIM01治疗后明显恢复。这进一步验证了肠道微生物群对免疫系统的重要性,也为未来开发更多基于肠道健康的疗法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研究团队探索发现,SCFAs在新冠病毒(SARS - CoV - 2)等其他病毒感染中,同样可降低病毒载量、减轻症状,应用前景广泛。
公众健康教育与预防保健策略
为让更多人受益于该研究成果,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呼吁加强公众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肠道健康与免疫力关系的认识。陈敦民教授强调,普及相关知识能助公众了解如何通过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增强自身免疫力。
针对不同易感群体,研究团队给出预防保健建议:
- 老年人:鼓励多吃燕麦、菠菜、苹果等富含纤维食物,每天适当散步、打太极拳,促进肠道蠕动,增强肠道功能。
- 儿童:家长要关注孩子饮食结构,多给孩子吃胡萝卜、香蕉、红豆等食物,保证膳食纤维摄入,培养良好饮食习惯。
- 慢性病患者:建议定期监测肠道健康,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指导,合理调整饮食,适当增加运动,维持肠道微生物群平衡。
同时,研究团队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相关政策制定完善,促进全民健康。如政府宣传高纤维饮食重要性,支持科研机构开展相关研究项目。
肠道微生物群与短链脂肪酸科普
肠道微生物群
人体肠道内犹如“微生物王国”,寄居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统称肠道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主要有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多数为有益菌。它们积极参与消化、合成维生素、调节免疫系统,影响整体健康。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是身体正常功能的“守护者”,一旦失衡,疾病可能接踵而至。
短链脂肪酸(SCFAs)
SCFAs是肠道益生菌发酵膳食纤维产生的代谢产物,主要包含乙酸、丙酸和丁酸。这些“小家伙”虽小,生理功能却不少。除调节免疫系统外,还能为肠道细胞供能、维护肠道屏障完整性、抑制有害菌生长,甚至可能影响大脑功能,是肠道健康的关键指标之一。
合生元配方SIM01
SIM01是香港中文大学开发的合生元产品,巧妙结合益生菌和益生元。益生菌如乳酸菌、双歧杆菌,像肠道“健康卫士”抑制有害菌生长;益生元如低聚糖、多糖,是益生菌的“专属美食”,能选择性刺激有益菌生长。SIM01通过补充这两种成分,旨在恢复和优化肠道微生物群,提升身体健康水平。
肠道健康与免疫力紧密相连,从生活点滴做起,守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