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宁栓退市价格疯涨,患者和行业该咋办?

国内资讯 / 健康新闻责任编辑:蓝季动2025-10-23 09:20:01 - 阅读时长3分钟 - 1285字
太宁栓因原料枯竭被注销药品注册证书,价格从23元涨至900元,引发孕妇群体用药危机。非药物干预如饮食和生活方式调整是关键,药企和政府需建立预警机制。
太宁栓痔疮孕妇药品退市价格疯涨非药物干预饮食管理生活方式调整用药危机替代药物医保报销药品预警原料枯竭电商平台患者权益
太宁栓退市价格疯涨,患者和行业该咋办?

2025年10月21日,知名痔疮药太宁栓(复方角菜酸酯栓)因原料枯竭被国家药监局正式注销药品注册证书。该药自2023年11月停产,电商平台库存产品价格在两年内从23元涨至900元,涨幅达38倍,引发患者群体尤其是孕妇群体的用药危机。

太宁栓:为何临床地位无可替代?

太宁栓的核心成分复方角菜酸酯是天然海藻多糖,能在直肠黏膜形成保护膜,具有润滑、抗炎和修复功能,二氧化钛与氧化锌则增强收敛止痒效果。与传统痔疮药相比,它不含麝香、冰片等刺激性成分,被《便秘经肛给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列为"强推荐"用药,尤其适合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自2001年进入中国市场,太宁栓长期位列痔疮药销售前五,2021-2023年院外市场年销售额稳定在7000万至7800万元。孕妇群体对其依赖性强,是孕期痔疮管理的首选药物,而槐角丸、普济痔疮栓等替代品可能存在成分禁忌,需严格遵医嘱使用。该药活性成分依赖特定海域海藻资源,全球不可再生,西安杨森2023年确认原料供应链完全中断,停产实属无奈。

价格疯涨,患者何去何从?

太宁栓停产两年后,剩余药品通过电商平台高价流通,零售商利用信息不对称自主定价,单盒价格从23元涨至900元。西安杨森表示不干预销售渠道价格,强调药品已正式退市。患者群体因此陷入困境,孕妇在社交平台出现"高价求药""被迫使用禁忌药物"现象,部分患者因经济压力延迟治疗,增加出血、感染等风险。甘油栓、开塞露等只能缓解便秘,无法修复黏膜;中药栓剂需辨证施治,存在成分不明风险。国家药监局未对退市药品库存流通制定价格监管政策,电商平台也未建立药品退市预警机制,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

痔疮管理:这些方法请收好!

非药物干预至关重要。饮食上,每日摄入25-30g膳食纤维(如燕麦、芹菜),搭配1.5-2L饮水以软化大便。生活中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采用"足高头低"姿势排便(使用马桶垫脚凳),控制如厕时间<5分钟。每日进行10-15分钟提肛运动可增强肛门括约肌张力,预防痔疮脱垂。孕妇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乳果糖口服液缓解便秘,或用医用硅胶肛门栓润滑保护。温水坐浴(40℃,15分钟/次,每日2-3次)能减轻肿胀瘙痒,配合冷敷收缩血管。高危人群(如长期便秘、久坐者)建议每年进行1次专科筛查。关注国家药监局药品目录更新,参与医院药学部替代药物备案系统,避免盲目囤积高价库存。

药品退市:行业该如何反思?

药企需建立关键原料风险评估机制,对不可再生资源制定替代方案或储备计划。政府应推动药用海藻人工养殖研究,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库。国家药监局需建立药品退市预警系统,提前6个月公示退市信息,引导患者过渡至替代药物。电商平台应强制标注药品退市状态,禁止虚构库存或哄抬价格。卫生部门可将孕妇痔疮治疗纳入产前检查项目,提供医保报销目录内的安全药物清单。鼓励药企开发孕期专用剂型(如低刺激性外用药或缓释凝胶),填补市场空白。

太宁栓退市事件暴露诸多问题,需患者科学应对,各方协同建立机制,避免类似危机冲击公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