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鲁大学的一项新研究探讨了新冠疫苗接种后出现的慢性症状,发现免疫系统存在令人担忧的变化。这种被称为疫苗接种后综合征(PVS)的情况尚未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可,对其成因也知之甚少。PVS的症状——如运动不耐受、过度疲劳、脑雾、失眠和头晕——通常在接种后一两天内出现,并可能随着时间恶化。
这项研究由耶鲁大学的Akiko Iwasaki和Harlan Krumholz领导,于2月19日发表。研究人员分析了42名有PVS症状者的血液样本,并将其与22名未出现任何问题的人进行了比较。
“这项工作仍处于早期阶段,我们需要验证这些发现,”Iwasaki说,她是耶鲁医学院的免疫生物学斯特林教授。“但这给了我们一些希望,未来或许可以用于PVS的诊断和治疗。”
研究发现,PVS患者的免疫细胞存在明显差异,包括较低水平的效应CD4+ T细胞和较高水平的TNF-alpha+ CD8 T细胞。此外,从未感染过新冠病毒的PVS患者中,那些接受较少疫苗剂量的人显示出较低水平的抗病毒刺突蛋白抗体。
最引人注目的发现之一是在某些PVS患者体内检测到了SARS-CoV-2刺突蛋白,即使在接种后超过700天仍然存在。通常情况下,刺突蛋白会在几天内被清除,但在这些病例中,它持续存在多年,类似于长期新冠患者的模式。
“在这么晚的时间点发现循环中的刺突蛋白令人惊讶,”Iwasaki指出。“我们不知道刺突蛋白的水平是否导致了慢性症状,因为有些PVS参与者并没有可测量的刺突蛋白。但这可能是这种综合征的一个潜在机制。”
Krumholz认为,PVS可能与其他感染后综合征相似,不同患者通过不同的生物途径经历症状。“一个人可能会因为免疫失调而发展出慢性症状,而另一个人则可能是由于病毒再激活,”他说。“我们需要仔细绘制这些不同的路径,以了解每种情况的具体机制。”
研究结果引发了关于如何改进未来的疫苗以减少潜在副作用的问题。Iwasaki指出,如果持久存在的刺突蛋白是一个重要因素,那么靶向治疗如单克隆抗体可能有助于减轻症状。“如果我们能确定为什么刺突蛋白在某些人中持续这么长时间,也许我们可以去除它——而这可能有助于减少PVS症状。”
(全文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