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显示,谈话疗法具有改变人类大脑物理结构的能力。德国研究团队通过核磁共振扫描发现,接受认知行为疗法的重度抑郁症患者大脑结构发生可测量的变化。
这项发表在《转化心理学》期刊的研究显示,30名接受20次认知行为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19人在治疗后几乎消除抑郁症状。扫描结果显示,这些患者的左侧杏仁核和右侧前海马体区域出现显著的灰质体积增长。这两个脑区负责调节情绪处理功能。
研究首席作者、哈雷-维滕贝格马丁·路德大学生物与临床心理学主任Ronny Redlich表示:"我们首次找到了心理治疗改变大脑结构的可靠生物标志物。"他强调这并非意味着疗法优于药物,而是证实其在神经可塑性层面产生与精神类药物相似的生物学效应。
研究团队通过前后对比扫描发现,患者大脑结构变化程度与其症状改善呈直接相关性。海马体体积增长越显著的患者,其情绪障碍改善越明显。该研究首次在人类身上证实心理治疗可诱导脑结构重塑的科学假说。
"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思维模式、情绪反应和行为习惯,进而引发大脑功能与结构的适应性变化。"研究负责人Esther Zwiky解释道。这项发现不仅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神经生物学证据,也为心理治疗的医学有效性提供了关键支持。
研究团队强调,该成果证实心理治疗在医学和科学层面与药物治疗具有同等效力。全球约2.8亿人受重度抑郁症困扰,这项发现为抑郁症治疗提供了新的生物学解释框架。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