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发现:
- 患者接受蒽环类和/或紫杉烷类治疗
- 扣带峡部和额盖部灰质体积及表面积减少
- 这些发现不应影响患者接受必要治疗
在阿尔茨海默症国际协会会议上展示的一项研究发现,接受蒽环类-紫杉烷类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前额叶、顶叶和颞叶区域出现灰质丢失。研究者指出,约三分之一乳腺癌幸存者在接受治疗12个月内会出现被称为"化疗脑雾"的认知功能障碍。
"这经常被提及,但我们通常避而不谈,"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早期癌症试验主任劳拉·肯尼(Laura Kenny)博士告诉Healio。"目前尚无突破性研究。"她提到诊所审核发现至少30%患者描述记忆问题。
肯尼表示:"我们不会常规询问患者这方面问题,因为我们尚未找到有效的逆转方法。虽然尝试安慰患者症状会改善,但对化疗脑雾的病理机制仍缺乏理解。"
帝国理工学院神经科学教授保罗·爱迪生(Paul Edison)补充:"部分患者状况好转,部分保持不变。虽然数量有限,但确实存在大脑损伤的迹象。"研究将这种损伤归因于神经炎症、血管毒性及神经传导受损,影响处理速度、执行功能和工作记忆。
深度研究
研究团队对321名完成蒽环类/紫杉烷类化疗的患者(平均年龄52.4岁)和173名健康志愿者(平均48岁)进行了研究。使用AI驱动平台进行基线及每3个月随访认知评估,包含约15种测试,每位患者至少测试两次。
研究还匹配18名低分患者与19名对照组进行线下神经认知测试及3特斯拉MRI扫描。ROI分析显示左扣带峡部和额盖部灰质体积及表面积显著减少,体积减少还扩展到左内侧眶额皮层、右扣带峡部、舌回和颞极区域。
基于体素的形态测定法证实室周区、扣带 gyrus、楔前叶、顶叶和内侧额叶存在显著萎缩,与阿尔茨海默症和认知障碍模式重叠。认知测试显示语言流畅性和语义流畅性缺陷,以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分数降低,印证了MRI发现。
未来方向
研究者指出化疗可能通过诱导神经炎症、破坏神经血管单元和血管毒性导致结构性脑改变。肯尼强调:"这些是初步发现,希望未来能获得更明确结果。"
目前研究规模较小,需要更大纵向研究确认是否属于神经退行性过程,并探索预防和康复策略。研究计划将扩展到英国及全球其他研究中心,但患者招募面临挑战,因其刚确诊乳腺癌时优先考虑治疗。
研究人员建议临床医生在治疗同意时告知患者可能的记忆影响,但强调不应因此放弃化疗。"这些记忆变化需要更多研究,但预防乳腺癌复发更重要。"肯尼表示。
研究者建议肿瘤科和神经科合作降低风险,可考虑对有认知障碍家族史患者进行阿尔茨海默症基因筛查,并在治疗及随访期间关注持续存在的记忆问题。目前尚不清楚这些影响是否会在3-4年后改善。
【全文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