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涅狄格大学最新研究表明,在该州致死性阿片类药物过量持续下降的同时,非致命性过量事件正显著增加。康涅狄格公共卫生部数据显示,截至6月确认药物过量死亡病例389例,较去年同期明显减少,但急诊室接收的非致命性过量病例同比激增39%。
康涅狄格大学副教授Roman Shrestha指出,非致命性过量相关行为特征的追踪更具挑战性。由该校研究人员发表在《社区健康杂志》的横向研究显示,参与调查的199名阿片类药物使用者中,49.2%有既往过量史,83.9%存在阿片依赖症,65.8%伴有酒精使用障碍,58.3%出现抑郁症状。值得注意的是,年龄较大者过量风险反而较低。
研究首席作者、康涅狄格大学博士生Md. Safaet Hossain Sujan强调,药物成分改变是导致非致命性过量的重要诱因。数据显示,过量经历者普遍存在自杀倾向(占比显著)及62%的家庭暴力高发率。尽管33%参与者曾参与康复项目,但78%在过去一年遭遇治疗服务获取障碍。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87%参与者拥有智能手机,但仅有少数接收到个性化健康信息推送。研究团队建议通过远程医疗系统强化筛查与干预,同时指出当前医疗资源转介网络存在缺陷。减害服务专家Michael Copenhaver透露,正在筹备试点项目,计划通过患者亲历访谈构建多学科解决方案,重点改善住房、家庭暴力支持等复合性需求。
研究团队呼吁建立更高效的治疗转诊网络,因其证实接受心理或药物治疗可显著降低非致命性过量风险。远程医疗技术专家Shrestha补充建议,应通过移动设备推广药物检测等减害服务。目前试点项目正着手开发个性化干预方案,旨在通过系统化支持减少复合性健康风险。
【全文结束】